興趣變成生活之後,人也會跟著產生變化,生活不再只是為了生活,更多是為了找尋。 親近大自然,不需要刻意,如果非要離群索居到一個人煙稀少的地方體會不一樣的生活,那就需要事前規劃,並且照這進度逐步完成。 甚麼樣的人會喜歡貼近自然,那也跟生活當地的居民相關。也許是體內沉睡已久的熱血慢慢甦醒過來;就台灣而言,最美麗的風景便是人。台灣各地都有原住民,生活的現況或許有其經濟上的難題要應付,但更懂得樂天知命,少與人爭,也與自然共存。 原住民多半直爽,言語表達上也直來直往,若不是多數的年輕一輩到城市去打拼,也都還帶著原鄉的親切與憨直,這也讓原住民分外覺得可親。 原住民有自己的文化與習性,所以當外地人開始用自己的主觀去解讀時不免產生誤解,也有歧視的意味--人與人間若要分彼此,那也只有善惡之別罷了。 所以如果有機會到東部鄉鎮幽訪,便能知曉這裡的原住民心性特別純良,即便生活的艱難與文化的衝擊讓很多原住民外移,下一代也漸漸不再說自己的母語。 部落是原住民安身立命的所在,文明讓原住民改變了生活的型態,不再只是靠著傳統的狩獵維生,只有在特定的節日才會穿著傳統服飾參加祭典,緬懷過去祖先們開墾拓荒的精神與榮景。 台灣受長年殖民的影響,原住民也不得不做出妥協,在那些悠長深遠的靈歌與舞蹈當中總能汲取當中的文化與內涵。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