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不是無法張嘴,而是某處無法對抗的力量迫使自身選擇緘默。
一場兇殘的大屠殺在歷史上留下傷疤,同時也使所有受難家屬體會的生死離別的痛苦,縱使真相無法使人返生,卻能給於那些人們面對摯愛最後時的神情、寄望和舉動。
作者本身是華裔,了解美國文化對於不同人種的眼光,即使現在已經逐漸開放和平等,但至少過往的美利堅共和國相信白人至上的老舊觀念。同時作者藉由東方的玄幻經典《西遊記》,讓案件增加更多懸疑,其一是東方國家與西方國家相比,前者比較景仰神靈的存在,認為萬物自有靈性存在,更何況是含冤而死的生靈。
其中更是無聲無息的轉移眾人的注意力,明明線索就在面前,卻絲毫未察覺那般的魔鬼貌的細節,只能說細膩到令人寒毛直豎,書中也有多次提及台灣,閱讀時感到驚喜之處,畢竟以為文案多少會提及一些,增加買氣還是吸引目光。
緘默的證人們,不是無法開口,而是害怕去相信到錯誤的人們。不說能留住一命,能等到反抗來臨的一天,只是再多的沉寂代價是那些無辜的性命,當中的取捨有該如何去拿捏。
如同面對所謂的善惡,法醫莫拉對於驗屍後的理論,相信的科學的她認告訴她不能被情感所左右,又有誰能訂下一定的準則去衡量對錯,答案是沒有人。論生死自己認同莫拉的做法,但若以論理去判斷又是另外一回事。
剛好也思考近期有關社會上出現的私刑正義,今日法規能確實的伸張正義,那麼民眾們便不會動手動腳,但若法案無法捍衛弱勢,人們又該如何去保護自己,兩者之間的界線相當模糊,確實沒有標準的方針,但至少可以先從守護弱勢開始,而不是利用暴力去引來更多血淚。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