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拿起這本書的原因,是想看看所謂的遊牧史觀,和一般所認知的史觀有什麼不同。 閱讀的過程中,的確有著許多震憾。換個角度看待所謂的中國史,真的是不一樣的風貌。 在中原的政權總自詡為有文化,所以總將四方不同的族群們,使用著代表蠻荒不開化的名稱。 如同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剛開始不以為意,仔細去明白這幾個字的意思之後才知道這都是種貶稱。 從遊牧民族的方向來看待中國史,中國史中許多的歷史事件呈現有不一樣的面容。 書裡提出並不存在所謂的「漢民族」,其實是在歐亞中各種不同的文明不斷的向黃河流域遷徙、交流、融合而成。 大部份的認知都是基於農耕生活而展開,規律的農耕有著穩定的收獲,固定在一塊土地上不用四處遷徒流浪,穩定的農獲確保了不至飢荒挨餓,多出來的收成能去換取其他物品,多出來的時間能夠琢磨一些生活上的細節與風雅。 而想到遊牧生活,普遍的印象便是不安定不穩定,在野外受風吹日曬逐水草而居,無法保障食物的充足,比農耕還要看天吃飯。 但這些印象都是相對而言,四處移動的遊牧民族,看待事物有種廣闊的目光,在各地來往遊動,與不同的民族與文化相互接觸,也多了份寬容與開放。另外,遊牧民族也自有自個兒的青銅文化與藝術表現。 生活狀態的天南地北,當相互碰撞時就容易產生衝突。看多了以中國為主體的史書紀錄,這本書提供了另外一種不同的角度。 雖然不是那麼容易接受。因為裡頭有些論述對於原有的一些主觀印象實在是過於衝擊。但從另外一方面看來,卻也是作者對於自身文化與出身背景的一份驕傲。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