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要有人好好聽她說話」無疑是試讀片段最讓人心疼的一句話。物質無虞的少女黛西,可以對話的人卻少之又少,甚至連父母都不把她當一回事。創作成了她發聲,她做自己的唯一出口。她擺明了不需要依靠誰,但要讓這世界專心聽她的歌,她真的不需要妥協於某些條件嗎?凱倫是另一個我覺得很帥氣的女性。她在訪談中的發言是最女性主義的。我想她絕對是那種對於任何職稱,只要是女性前面就硬要加「女」非常感冒的人吧。
「我們都愛痛苦又美麗的人」這句話很如實地概括一般人對黛西,還有對比利這樣經歷的人的印象。比利是天生的創作者和表演者,但面對任何事情衝勁過頭,造成他後續的酗酒問題。即便到後來真的出道了,卻仍有「最瘋狂的夢想成真了,心裡卻很空虛」的感受。試讀文中最讓我共感的就是比利。比利溫柔,多情,有責任感,多才多藝,求好心切,然而為什麼這樣一個無時無刻帶給其他人陽光的人,在試讀文中顯得脆弱敏感呢?黛西和比利彼此長期不可言說的痛苦,也許就是樂團解散的原因吧。
創作任何形式的作品,對於身心都是極大的耗損,有時這些付出,終將會在某個時刻反噬。對於黛西和比利來說,創作是他們主張自我的捷徑,卻也在不知不覺中啃噬了他們的生活。所謂一體兩面。流傳下來的可歌可泣作品,哪一篇不是嘔心瀝血之作呢?欣賞並讚揚這些好作品的同時,也為創作者的付出更為不捨呢。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