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總是在等待來人援救,王子總是現身對抗邪惡,童話故事裡的規則不曾改變,邪不勝正的同時,男孩與女孩也扮演著性別給予的角色,時至今日,不免納悶為何公主不能捲起衣袖對抗惡龍,好奇王子為何非得要累得要命去拯救陌生女子。
童話裡我們總是學到善良的重要,禮貌的舉止會為自己帶來好報,但是現是的善惡從來不是隻字片語可以解釋完畢,相對的故事裡性別以現在的觀念看待也不免疑惑那樣的刻板印象是否有改善的空間。
除了維持寓言故事裡的規矩外,作者繼續賦予新意,這次要表明的是性別不該成為前提或是門檻,有些女孩堅強到不需要男孩,有些男孩也許想要親吻同性。這些性格在平等的時代或許還需要理解,但不等同否決當中存在的意義,與生俱來的樣子應當多點認同才對。
這次的戰爭成為兩性對抗,實際上也是呼籲孩童們對於不同的族群多些理解、多點包容,性別也許不像善惡如此模糊,但不等於可以輕描淡寫,利用原本童話要求的既定印象反思,童話裡的美好在於那是基於想像,畢竟現實生活中的永遠幸福快樂不可能只用一個吻就能草草帶過。
而在最後也點出了現實的問題,只有伴侶的生活並不是真正的結局,友情固然值得去經營,兩者想要兼顧是人之常情,但不該被迫從中選一,假使對方真心,就能理解內心的空虛該怎麼去填補。
蘇菲和阿嘉莎的友誼最終成為分水嶺,抑或殘酷,但不是每個童話都有好的結局,再者故事也尚未結束,誰知道真正的幸褔快樂又是什麼樣子。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