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感動的書,會想收藏紙本

chiaimida 發表於 2023-10-09

一方面有些困擾這本書中翻譯的語感,一方面又感謝翻譯的「直接」,似乎可以更接近國分先生的語氣和性格,充分感受到國分先生的可愛和他筆下的民族學書寫。 在第一章集結國分直一對日常、對兒少經歷相關書寫中,看見了當時日本時代下的臺灣景況,一幅幅情意細膩精緻。國分直一出生後不滿週歲,父親便舉家來臺工作,居住在高雄旗後一帶。當他描寫到兒時上下學和街坊鄰居、臺籍同學互動的幾件小事,乃至他長大返日求學,再到臺灣教書與田調、和其他學者交往的記事當中,提供了現代的臺灣讀者瞭解那一段大歷史底下常民樣貌很好的素材;特別是他參加黃鳳姿和池田敏雄婚禮的故事,讀來更感覺到國分先生的單純和耿直,而且透過他的目光,也間接看到了那個時代裡,知識分子們交流裡,顯露出來的舉止性情一角。 至於第二章,則集結了他對於「學問」的思考;尤其在二戰末到戰後這段期間,國分先生雖對於是否隨遣返船回日本和留在臺灣執教、完成學術研究之間猶豫再三,但從他與夥伴戮力編集《民俗臺灣》與《Ethnos》刊物的過程,以及決定留在臺灣陸續完成重要的民族踏查成果,可以察覺到國分先生對臺灣社會、對南島民族那一份樸拙但真誠的情感,至今我們在理解臺灣族群發展歷來足跡(包含平埔族調查、離島文化、史前遺址考古發掘等),國分直一先生所留下的字句紀錄依舊具有相當參考價值和重要性。也因為國分先生對於教學的投入,也為臺灣的考古研究、民族研究人才培育推動了一段進程。 他對臺灣的情感和付出並非表面寥寥數語解決,這位「不是灣生的灣生」,在《遠空》這本書中,配合書封那張老照片(選得真好),形象更顯得立體而近距離。透過這一位橫跨日臺的人類/民族學家數十年前的目光來回望臺灣史,也會在不知不覺間對於未來「臺灣學」(或說地方學)的探索和建構,充滿了汲汲求知的行動力。相當推薦。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