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人》的書評

緩慢閱讀筆記 發表於 2023-10-03

卡謬《異鄉人》: 「我雖然看起來兩手空空,但對自己很確定,對一切很確定,至少比他確定,我對我的生命和即將到來的死亡很確定。沒錯,這是我僅有的,但至少我掌握了它,如同它掌握了我。過去我是對的,現在還是對的,一直都是對的。我以這種方式活了一生,但也大可以以另一種方式活。我做了這個、沒做那個。我沒做某件事,但做了另外一件事。然後呢?就好像我整個一生只等著這一分鐘、這個將為我生命做出解釋的拂曉。」

/

第一次讀《異鄉人》,起因於我感覺自己,「應該」要讀。世界名著,經典文學,諾貝爾獎 —— 種種具肯定意義的標籤,讓我對沒讀過書的事實感到些許自卑,當時的我並不清楚,這樣的情感究竟從何而來。薄薄一本,一天讀完,沒在心底掀起太大波瀾。我讀過了,那似乎是最重要的事。

我大致記得故事劇情,記得莫梭對外界的淡漠疏離,記得審判中不容辯解的、他人的正義,記得這本書帶給我的沉悶,遠多於啟示,所謂的經典,對當時的我而言,卻也僅止於此。幾年後新譯本出版,翻譯頗受推崇,有人說,像在讀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故事。新譯、新讀,不用太多時間就能看完的輕薄篇幅不變,沉悶依舊。有所改變的,其實是我。

我不再認為自己「應該」要讀。 社會的手始終在塑造,想把人人都塞進既定的框架裡,要求你對自以為是的應該因循而順之。迂腐的成規告訴女孩,妳該柔順儒雅,腿別張開,要收起張揚,內斂自持。告訴男孩,陽剛自信才是正途,切記有淚不輕彈,要賺錢買房,做一家之主。告訴孩子,長幼有序,要聽話順從,「我是為你/妳好,妳/你還小不懂。」妳就該愛男人,你該愛女人。妳理當快樂,你應該知足,妳不能悲傷。你得依循我的規則行事,妳要照我希望的方式愛我。

無窮無盡的「應該」砌成牢籠,囚禁了自我。長大以後開始有意識地去對抗,想在一朵朵爭相綻放的花裡,做一株悠然自適的草。我想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穿帶給我快樂的衣服,說能為之負責的話語,捍衛我信仰的價值,選擇在他人定義的應該之外,依循心之所向。不傷害別人是唯一前提,只是想舒服地成為自己,卻那麼困難。

多年以後再看,原來小說並不荒謬,荒謬的是相似的指控與罪名,時刻在生活裡如常上演。倘若順服是為了被群體接納,代價是讓心永遠流落異鄉,那麼,我情願對自己誠實,去更好的地方。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