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系列的上一本是「厭世廢文觀止」,談的是將國文課本裡曾經折磨學生的篇篇古文,用著現代的角度分析解釋。 別讓閱讀者一看見文言文就開始覺得都是些看不懂,日常生活也用不上的東西。 這一本「厭世國文教室:古文青生涯檔案」,則將焦點放在「人」上頭,集合21位古人,藉由他們的人生經歷,觀看他們遇事時的人生態度。 讀古文與文學究竟有何用,這個問題每個時代總會被拿出來討論一番。 也常有人覺得今不如古,卻沒想到這樣的觀念古往今來,每個時代也都曾經歷過。 這許是能夠做出一種對照與寬慰。原來現在所遇上的人生難題,在許久之前早就有人面對過。 別離、傷情、懷才不遇、困頓流離。有人在這些境界裡苦中作樂,有人沉溺其中再也不想掙扎,有些人被命運推著走,最後走到讓人不忍的結局。 每個人有各自有各自面對問題的方式。 而透過這樣的閱讀,讓人可以用一種全局觀的方式看待人生際遇,以這樣的方式,能夠看的更清楚。也終於明白,這世上有很多事無法選邊站也無法論是非。 因為彼此都沒錯,只是站的位子不同。世間的所有事都是處在一種變動的狀態,如果不能夠理解明白這點,只是一昧的想追求穩定與不可更改,很容易會把自己推入焦躁的情緒中。 每個人也許都只能過自己的人生,卻因為讀了這些古人們的人生故事,而從其中能夠有所獲得。也藉由著這樣的書籍,讓這些課本裡頭的古人們,變的可愛可親了起來。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