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閱讀的是簡體版。當時想到這些同時有簡體版本的翻譯書,利用出差之便去買的話,可以省些購書經費。在上海書店,沒打折的情況下CNY39,折合台幣不到200,真是實惠。但沒想到閱讀這類比較專業的書籍,簡體書實在吃力,與看歷史、小說的感覺完全不同。自己並不是對簡體有障礙,而是讀起來就是卡卡的。我覺得主要原因有二:1. 簡體字濃縮得太超過,一段文章太多同字異義,有礙邏輯思考。2. 用字遣詞及名詞翻譯習慣不同因為讀起來比較辛苦,以至於每次閱讀的量不是很大,斷斷續續,整整讀了兩個月,剛剛公事弄完,鐵了心一口氣把最後一章讀完。以後不再貪這種小便宜。
這本書跟之前閱讀的《誰說人是理性的》、《不理性的力量》同樣屬於行為經濟學的範疇,雖說書名搞得很有銅臭味,但內容則是還好。 1章探討風險,跟風險溢價能帶來的收益。 2-3章探討的是功利主義跟公平互惠原則,讓我回想到《正義》的部份情節。在實驗室中,可以看到人類對於公平互惠的尺在哪裡 – 薪資、獎勵、捐獻。 4章探討需求最佳化,部份Link到第一章探討的風險。 5-6 章在講不確定性,以及在這之下,信譽能帶來的好處、跟成本。裏面提到小公司正好相反,從成本考量的話。(我在想,那除非你當老闆,都不想公司變大)。 7章說的是遊戲規則,但總是有聰明人會找到漏洞。幾個故事,增加一些經驗,那個機票的故事,耳熟能詳。 8章講的是預測,對我來說很受用,工作關係,我有這樣需求,但我沒有「大量」幫我。
這本書,我覺得缺點有幾個: 註解擺在書尾,很難用。 圖表太少,很多範例要自己重複閱讀段落的意思。 感覺實驗結果的佐證,沒有上面提到那兩本書多。 相形之下,得少半顆星。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