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很妙,同樣的字運用在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句子,會有不同的意思。比如我們常用「死」放在動詞或形容詞後方,表達「非常、極甚」之意,因此「睡死」通常表示行為者睡得非常熟,像是死掉一樣。然而在輯二〈童年的最後一天〉中,作者利用讀者的思考慣性,玩了一場精采的文字遊戲,將「死」一字回歸其最直接的本意,不只是「好像」,而是真的、不玩譬喻的。 微型小說的有趣之處就在於觀看作者如何玩轉文字,在有限的字數中呈現一段完整的故事。囿於字數限制,微型小說無法將每件事明明白白地寫出,也因此讓讀者必須反覆咀嚼文字,試圖嘗出若有似無的「鹹酸苦汫(kiâm-sng-khóo-tsiánn)」。一旦讀者與作者的思考接上線,後韻無窮,讓人再三回味。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