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1 假如你的思考陷入負面的惡性循環,透過「動態意象訓練」將樂觀心態增加三成 ===
**書中提到
因為悲觀的情緒,所帶來的焦慮會讓腦疲憊不堪
並且提到抗壓性強的人所具有的特質「心理韌性」(resilience),樂觀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書中提到方式「動態意象訓練」可以提到樂觀程度三成
書中舉例,已退役的運動員長嶋茂雄,據說他每次進入球場前都會想像自己打中安打、神采奕奕跑過所有壘包的模樣。
這就是所謂的「動態意象訓練」。這麼一來,就能阻止負面心態的惡性循環,同時也會減少大腦中消極思考所占的比例。
=== No.2 假如你覺得遇到瓶頸,把想法看成是「瀑布」,反向思考 ===
**書中提到
想法會等於我們本身,例如:心中浮現惡劣的想法,就認為自己是個惡劣的人;心中浮現狡猾的念頭,就誤以為自己是個狡猾的人。
但其實並非如此。我們的想法和我們本身是完全不同的兩者。
**書中提到方式可以避免這樣的情況,就是把想法看成是瀑布,也就是嘗試用完全相反的角度看事情。
請把你的想法看成是一道瀑布。想像你身在瀑布內側的涼爽空間。接著,再從內側觀賞瀑布的水(思考)。
只要能藉由這項訓練,養成從外側看待自身思考的習慣,之後思考就會漸漸和自己聚攏、合而為一,不會被拉扯到不同的方向而四分五裂
=== No.3 假如你無法消除擔憂,藉由了解事實,質疑自身的恐懼 ===
**書中舉例
自從九一一事件發生後,車禍的數字明顯多於過去任何一年。
這是為什麼?原因在於人們過度畏懼飛機出事、轉而開車,於是導致車禍增加。
我很明白人們害怕恐怖分子劫機而導致墜機的心情,但如果因此改成搭車、反而遭遇車禍,那可就太諷刺了。
以上的例子告訴我們,我們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放大恐懼,沒有察覺其他更重要的事實,導致事情本末倒置。
**書中提到,兩個具體消除恐懼的方法。
(1) 把「What if?(要是發生了這種事,我該怎麼辦?)」換成「So what?(要是發生了這種事,又能怎麼辦?船到橋頭自然直。)」
(2)你擔心的事有九成都不會發生
換句話說,我們恐懼的事情確實發生,機率只有一成
現在請你想一想,在你過去的人生當中,有什麼事是你曾經擔心、之後也確實發生,而你無法解決的?
應該是沒有才對。就因為凡事總是有辦法解決,你現在才會在這裡。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