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這本書的身分,不是少年,我也不確定是否懷著「少年心」。但我很確定,讀這本書的動機是因為「求知慾」,想要更認識台灣、想要把時間拉回更前面一些,盡量從頭開始瞭解,這一切從何開始。感謝作者,感謝玉山社,讓我們有這樣一本書可以留給後代,期許它就此不落架。
即使把黨國教育政策編寫的課本內容忘得差不多,有些東西還是滲透進記憶裡。而本書不但喚醒我這些記憶,更提供了與記憶正好相反、或看待事件的不同觀點。每每有醍醐灌頂之效。
基於同樣的求知慾與想多從頭認識台灣的急切之心,期待不久的將來,我們也會有一套少年版的《百年追求》。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