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本書,是因為想知道所謂的「閱讀素養」。 閱讀對於我來說從來不是問題。向來就喜歡讀字,看報紙是閱讀,看廣告也是閱讀,只看書籍簡介而不看書也是閱讀。 起因也許是好奇,好奇於這些文字拼整出怎樣的一個世界。享受於從未知到知的過程,或是跟著書裡頭的人物們經歷冒險。 但所謂的「閱讀素養」似乎沒那麼簡單。除了理解文字之外,還多了統整及省思。 想建立的,是在現代社會海量的資訊中,閱聽者有能力可以去梳理解構作者寫作的脈絡,探究作者寫作的因何原由,在理解之外還能夠提出屬於自己的看法。 「閱讀」其實很簡單,只要認識字就可以。但能閱讀只是最基本的能力,知道很多事並沒有很了不起,重要的是能夠將這些知道的事統整起來,當遇上難解的人事物時,當在人生裡頭迷路時,有辦法可以運用這些所知,從迷霧中走出路來。 這本書雖然是寫給家長,看完之後卻也很有所得。閱讀素養是不分年紀每個人都該具備的能力,卻也不用將它想的太過嚴肅,看每本書都需要有所思辯回饋,都要探尋出什麼道理來。 它只是提供出一個方向,閱讀追求的不是量大,而是在閱讀完之後對於所閱讀文本的反思。 每一個閱讀歷程多多少少都會為閱讀者帶來不同的啟發與開展不一樣的思惟。 閱讀時理解的是作者的世界,傳達的是作者的看法與觀點,如果能夠再多花點心力,與自我的觀念做些映證與對照,這樣的閱讀經歷,可能會更加豐富。也就不會一放下書之後,就記不太得剛剛看了些什麼,也不會就被眼前所看到的資訊牽著走,而被這些資訊,模糊了對於事實的求證與判斷。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