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中的朋友 Imaginary Friend》有時最困難的不是相信,而是眼見為憑。

吉娃娃 發表於 2020-08-19

成長時其我們總會幻想出天馬行空的劇情,那時候想像力真的就是自己專屬的超能力,世界似乎就在手心裡,所有的夢魘、痛苦都只是一時片刻,但殘酷的地方在於有些孩子他們一出生就被奪去了正常的可能性,只能在拳頭下、暴力忠和憎恨間苟活,並試著長大對抗這不曾給予同情的社會。

書中結合聖經以及現實,共譜出一段驚悚、鬼魅的成長物語。閱讀有幾分史蒂芬.金《牠》一書的影子,孩子們對抗潛伏在陰影中的邪惡,但故事更加著重於心態——關於信仰、家庭還有婚姻。

我們相信努力就有機會獲得美好的日子、相信只要去愛就能得到同等的情感、相信只要跌到谷底勢必能否極泰來,然而生活中的每個挫折都是嚴峻的考驗,慢慢地原先的堅信開始弱化,逐漸對於誘惑屈服、逐漸投向慾望沉淪,到底上天給予的折磨是否有停止的一刻,懷疑的同時惡意開始孳生,對於社會的不公、命運的殘忍還有牠人的自私。

作者利用許多人孩提時代腦海幻想的朋友作為寓意,應證長大時後所處的環境,我們自認是朋友的對象也許隱藏什麼動機,也許起初的友善和給予不過是營造出的假象,俗話說的好:地獄的路都是由善意鋪行。所以學會判斷是無論大人孩子都必須學習的課題,而這門課沒有鐘響的一刻,因為世界上的太多太多道貌岸然的人士,他們不過是在自己眼中扮演正義的一方,不在乎自己是否成了他人眼裡的反派,畢竟別人的喜怒哀樂與他們無關。

善惡之間不該那麼輕易的定義,如同書中的角色們,也許在學校他們是霸凌者,但他們在家庭卻受到難以想像的虐待,當然冤冤相報的因果眾人皆知,但當沒有人可以逃離或是提醒他們有一絲機會逃離這樣的循環,他們又能如何了解到生命中的有些美好是需要去掙扎獲得的。

雖然作者創作出一本有著聖經色彩的奇幻驚悚冒險故事,但即使不熟的讀者也能被人物之間的情誼感動,母子之間的影響、手足之間的扶持,和伴侶之間的體諒,無論大小人們都能看到自己一點影子身在其中,而面對心中過往的黑影時,逃避是人之常情,該如何去擁抱並且去向往後的光明邁進,是比投降還要困難的舉動,但那樣做才是原諒自己的不二法門。

誰都希望成為某個人,甚至是自己的救世主,但必須領悟有時候那樣的身分和職責不屬於自己,孩子們希望父母永遠保護自己,卻不是每對家長都能符合其職,父母們希望孩子永遠感謝自己,卻不是每位孩子都能回應期待,這時也許應當放下或是求助他人,因為幻想終究是虛無飄渺的,對於現實需要的是更多的行動而不是假想。

大人們都希望孩子們能盡量保持純真的心態,認定社會是遍地的美好與和諧,畢竟為何要戳破那麼完美泡泡呢?難道只是為了他們提早看見世界地醜陋,透過孩子們童言童語的對話、角度還有恐懼,看見童話裡的幸福快樂、半夜裡的耶誕老人,不過只是黃粱一夢罷了,但真正重要的是教導孩子們怎麼在現實中用正確的方式去接受和理解。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