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一定要我用一個形容詞形容我書中所有的故事,我會說:家庭。 要是你允許我用兩個形容詞,我會說:不幸的家庭。 要是你耐住性子聽我用兩個以上的詞來形容那,就請你坐下來讀我的書。"pg.8 ──艾默思.奧茲
《愛與黑暗的故事》寫的是猶太人如何回到家園的故事,也是猶太民族的夢想變為現實的故事。 但事實上,夢想和現實之間依然有很大的距離,因此,我的故事也在悲劇和喜劇間徘徊。──艾默思.奧茲 艾默思謙稱這是他個人家族的回憶錄, 但這個故事不只是艾默思個人的成長故事,也是所有猶太人的一生, 更是全世界各文化圈人民必須體悟的偉大故事。
事實往往對真相產生威脅。pg.48 師羅密特奶奶死於過度講究衛生而非心臟病。事實有模糊真相的傾向。 潔癖害了她。儘管她在耶路撒冷的箴言是黎凡特到處是細菌, 或許可以證實炒鮮的一個真相, 一個比衛生魔鬼更為深入的真相,一個受到壓抑的看不見的真相。
"只有殘酷的行為可以檢驗外公頑皮的耐力,他對這些深惡痛絕。 一聽到做壞事,他快樂的藍眼睛便蒙上了一層烏雲。 獸類沒有是惡的。獸類不可能惡。獸類一點也不惡。惡是我們人類的專利。 ...但是地獄是什麼?天堂又是什麼?當然都是在事物內部在我們家裡。 你可以在每間屋子裡都發現地獄和天堂。在每扇門後。在每條雙人毛毯下。"pg.169 是這樣。一點邪惡,人與人之間就像在地獄裡一樣。 一點點憐憫,一點點慷慨,人與人之間就像天堂一樣。
"恐懼降臨到每個猶太家庭,那恐懼幾乎從來沒有談起過, 但它無意地滲入到我們的體內,像毒藥那樣一點一滴地侵入,使我們毛骨悚然。 也許我們真的不夠乾淨,也許我們鬧哄哄,強迫別人,太精明,追逐金錢。 也許我們的行為真的不得體。"pg.211 最可怕的是,我們可能給非猶太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那麼他們會大為光火, 反過來向我們做些想都不敢想的可怕事情。
"那是1938年12月末,從那時起我沒有出過一次國,除非在想像中。 我今後也不會出去,這並非因為以色列如此美好, 而是因為我現在認為所有的旅行都是個錯誤, 你不會空手而返的唯一旅程就是你的心靈之旅。"pg.222 在我內心深處,沒有疆域和海關,我可以像星星那樣向著最遠方行進, 或者是在已不再存在的地方旅行,拜訪不再存在的人們。
"我父母把自己未能實現的一切全部放到了我肩上。... 在我看來,媽媽想讓我長大後,表達她無法表達的東西。 隨後幾年,他們不斷提醒我,在輕笑與驕傲中提醒我, 當著所有客人的面提醒我,...那時我只有五歲,兩個星期前才學會字母。..." 甚至在知道怎樣讀書之前,我就知道怎樣做書。 早自童年時代起,我就是曠日持久的徹底洗腦運動的犧牲品。 在那年月,我說,我希望長大做一本書。 不是作家,而是一本書。這種想法源於恐懼。 因為這一點是從沒有來到以色列的親人均遭德國人殺害這一事實中慢慢領悟到的, 的確,燒書也不難,但要是我長大後成為一本書,至少有良機可單獨生存下來...
"在個體與民族的生存中,最為惡劣的衝突經常發生在那些受迫害者之間。 受迫害者與受壓迫者會聯合起來,團結一致,結成銅牆鐵壁,反抗無情的壓迫者, 不過是種多愁善感滿還期待的迷思。..."pg.369 受迫害者不是把對方視為同命相連的夥伴,而是把對方視為壓迫他的化身。 或許,這就是近百年來的阿猶衝突。 猶太人既不是一個民族,也不擁有真正意義上的宗教: 阿拉伯人討厭猶太人,下令不論他們散居在何方,均要遭到指控與輕蔑。
"我父親在1947年11月13日凌晨時分在我的被窩裡告訴我: 壞蛋們有朝一日也會在大街上或者學校跟你找碴兒。 也許他們匯兌你做一模一樣的事情,因為你有點像我。"pg.386 但從現在開始,從我們擁有自己的國家開始, 你永遠不會只因為是猶太人,因為猶太人如此這般而受人欺侮。 不會,永遠不會。從今天晚上開始,這樣的事情在此結束永遠結束了。 痛苦並非來自潘朵拉的盒子,正因為有痛苦才發明了潘朵拉的盒子,打開它也是因為有痛苦。
"但是,我不僅僅逃避復活與救贖。那個地下室裡令人窒息的生活,在父親和母親之間, 在他們二人和那堆書之間,還有野心,壓抑,拒絕承認的對羅夫諾和維爾納的懷念, 對歐洲的懷念,具體表現為黑色茶餐車,閃閃發光的白餐巾, 人生在世不稱意給他造成的壓力,她的傷痛,失敗, 我默默地承擔起適時將其轉化為勝利的責任, 凡此種種壓迫著我,我想逃避它。"pg.462 媽媽那時已經遠離了我們,她已經背棄了我們。 與現實世界格格不入的雙親,讓奧茲如此難以承受,他們屬於流放的一群, 他們一刻不停地要求命令,不讓你有喘息的機會,只有當他們死去,奧茲才能自由。 母親去世,爸爸再婚,奧茲於是在14歲半那年,前往胡爾達基布茲,展開另一種生活。 他下定決心,永遠不再做白日夢,必須更換姓氏,不再寫詩,不再講故事... 他必須以一個沉默的人出現在新地方。
"人應該永遠保持鎮靜!永遠不應該失去冷靜!其他都是詭辯與釋義。 鎮靜!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冷靜!其他分文不值!"pg.473 斯賓諾莎思想的精隨可以做此歸納。 人永遠也不能發脾氣!永遠也不! 要是你不能看到這一點,就不配備稱作斯賓諾莎主義者。
"我幾乎在絕望中放棄。要像雷馬克或海明威那樣寫作, 你確實得離開這裡,投身於真正的大世界,...真正的生活真正開始。 人若是缺乏那個世界的體驗,得不到寫短篇小說或長篇小說的半點臨時許可。"pg.521 一個真正的作家的生活,不是這裡而(基布茲),是那裡,在那廣闊的大世界, 奧茲明白:直到出去,住到那裡,一個真正的世界,才有機會找到東西寫。
需要一點經歷才能細細品味的小說 ~3.5顆星
註記頁數: pg.8,9,9~10(78),10~11
26(27),30,36,38,40(41),48(49,50),54,65(66),68,71(72,76),72~73,75(82),77,91(93) 96(97),98(99),115,116,120,122(123,124),126~127,128,132,138 148,154,169(170,180,181),185,186,194(203),200,211(212,213),222,223(226) 233(234,235),273,274,276(277,278),284(285,286),290,292(293,294),300,303 309,310,312,316,324,361~362(370,381,383,385,386),368~369(371),378 387(388,394,396,411,412),414,417(418),425,426,428,434,437,442,451,452 461,462,466~467,473(474),485(486),487,490(491),494 498,499,508,510(512),514,521,524,532,537,547,549,554,558~559,561,562,567~568
569(578),570,571(573)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