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的書評

keikoying 發表於 2015-10-19

書中收錄了兩篇中篇,這兩篇的特點是主角都有着易讓人誤解的名字,一個成了殺夫的嫌疑人,一個成了偽鈔犯的代罪羔羊。

第一篇<嫌疑>指出的是一種人為的偏見。因為從意外中獨活了下來,加上過去不名譽的行為,名為「鬼塚球磨子」的婦人被檢查官視為殺夫凶手而起訴。媒體以擁用「鬼塚」這個讓人不愉快的名字和她過去的劣行為基準,認定她必定是先為丈夫投下大筆保險金再進行殺夫的惡女。在所有證劇皆不利的情況下,鬼塚幾乎要被判刑了,更甚的是此時她的辯護律師也因為身體健康欠佳無法為她辯護,又找不到繼任律師接手。不過最終還是有律師幫她辯護,而這位接手的律師更是在種種不利情況之下為她逆轉了情勢。結果挺出人意表的。

<嫌疑>帶出的一種訊息是來自媒體的偏見,在事情還沒有結論前,媒體依據自身的價值觀對疑犯進行大量的抹黑,造成社會事先的成見,這點使嫌犯得不到公平的社會道德審判。看時不免讓人反省自身會不會也容易陷入這種偏見。而有趣的是做為帶動這個偏見的記者,在這個故事中從一開始的自以為是到最後的走火入魔,也值得人深思。非常有趣的心理描繪。

另一篇<倒媚的名字>有大量的日本鈔票史,一開始其實看得挺不耐煩的,要到中後段才會比較吸引。於我不是很吸引,一度想放棄看,但還是看完了。對日本鈔票印刷史有興趣的話,或許會較為投入。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