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TEEN 十四歲》的書評

albertam 發表於 2015-10-18

十四歲,你以為這只是個偷看色情網站、沉迷動漫、活在考試壓力下的年紀嗎?在這個高速成長的資本主義社會裡,媒體比學校的教育來得更精彩更有效率更多元化也更失控的時代,已把早熟的臨界點拔到十四歲。   十四歲,快要告別少年的青澀,開始學習成人的世故老練,體驗到校園外的繞課、大街晚上的賣春、運動場裡背後的黑幫勢力,然而,像一道清純平淡的河水要湧入波濤翻滾又一望無際的汪洋那鹹淡交界之水域,一隻腳已踏入黑闇的成人世界,另一隻腳還停留在光明之地,懷著純真的赤子之心注視殘酷大街上的花花綠綠。   十四歲,早已不是一個童稚無知的年紀,在半發育的軀殼下,埋藏了個早熟的靈魂。只是你還沒察覺,或者不願接受。   不像一般的成長小說那樣正面勵志,所面對的只是性好奇、同輩欺凌和成長困惑,【4TEEN十四歲】刻劃的是更複雜更令人不想承受的議題:援交、弒父、同志愛、不倫戀......。對於小說裡四個十四歲的小朋友,這一切已不再遙遠,而是生活的一部份。   在本書第一篇的「驚喜」裡,其中一個主角已面臨無可救治的早衰症,逼使同輩們不得不比常人更早思考生命的意義,結果他們決定給他奉上一份充滿成人味道的生日禮物:集資出錢送個援交女到醫院的病床上讓死黨來個初體驗!   如果你以為會有火辣辣能勾起男人生理反應的性描寫時,作者石田衣良的筆鋒輕轉,把焦點帶到一個不同卻更高的層次,令人錯愕之餘又感動不已。本篇若改成「天使」會更恰當準備,可是它破了題只能作罷。   面對援交、弒父、同志愛和不倫戀,背後彰顯的卻是友情、關懷和愛護。八個短篇同樣題旨偏鋒,卻驚喜處處。因是短篇連作,一定要順序來看,好好觀看四位主角的成長。最後一篇寫得特別長,像青春般漫長而美好,是個有力的總結。   多年的廣告文案經驗,塑造了石田衣良的寫作風格:簡潔有力的短句、情景交融的城市描寫、高超的文字敏感度,文風像冷硬派偵探小說大師雷蒙錢德勒(Raymond Chandler)和他的模倣者村上春樹。然而,能如此深入少年的生活和心理狀況、力透紙背的筆觸竟然來自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還是不得不令人驚訝。   決定藝術品價值的,不是它的題材,而是它切入的角度、處理手法和背後沒有言明的留白。歌頌上帝的嚴肅宗教畫,不見得比梵高那幾張狂亂的自畫像更偉大。   【4TEEN十四歲】,在一個教育僵化也不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環境下,是大部份師長都不希望十四歲的學生閱讀,甚至會被列為禁書的著作(也許多此一舉,不愛看書的世代根本不會翻來看),可是,離十四歲愈來愈遠的你,大概可以從這本直木賞得獎作裡勾回一點青春的回憶。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