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的評分,卻會因為類型不同給了不同分數 例如,裡頭有記載時間 某一天的讀書筆記,隔天的日記中會再度出現 偶爾,還有小說一般的日記篇章
然後看到最後,作者自言這是『看似日記的虛構散文習作』 是用來交稿,專欄要用的 ......博客來的『年度推薦』,撰稿者有看見這一段嗎?
《我執》,名為《我執》,卻缺少情感 在需要感情的地方填充華麗的知識 並且偽造情感,我想書中的許多夢境與遭遇,大抵當成小說看待即可 梁文道的思路與知識令人佩服,尤其在解讀、詮釋的部分,有獨特的風格 但是關於感情 如果沒有,又何必執著書寫? 既然寫出,為何不寫得更深?
終於我明白了,《我執》代表的就是這種矛盾的心態 演戲一般做作地表現自我 然後說:「這就是我的姿態。」 之所以如此,正是刻意著重在『我』,在外型的表現 一開始就已經告誡讀者不需執著 然後,就沒有真假之分 只有不如預期而失望的讀者
這大概就是那種文章寫得很好,卻看得很不舒服的書籍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