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寫古代人,以單一人物為各篇主題的書,最怕的就是過度插科打諢、嘻笑怒罵,一篇文章三千字,真正有吸收價值的不過三四成。尤有甚者,是用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用今人的經驗臧否古人的落後,缺乏同情之理解。
本書開頭幾篇,略有上述疑慮。我比較喜歡的,則是中間一單元分論古代具有藝術細胞之帝王──唐玄宗、李後主、宋徽宗、明宣宗、清高宗等人,文青領域涵蓋音樂、詩詞、書畫、賞石、製瓷、刻印、收藏鑑識等,無所不包,#難得將這些帝王級文青併舉,並提出這些帝王曾有意以國家力量訓練藝術專門人才,可謂獨具慧眼,放到今天來看,都是為國舉才。可惜善舞文弄墨終究不善治理國家,成敗論英雄,國破家亡後,看似允為一代英主的再高天分只會換來更多的笑罵,並列觀之格外讓人唏噓。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