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心得|《完美的一年》:用心才能看清一切

heyreader99 發表於 2022-12-27

— 用心才能看清一切,真正重要的東西眼睛是看不見的—

在年末是時候好好整理一下今年自己發生的大小事,應該可發現過去這一年有些事情自己好像可以再做得更好、再進步一些;但有些事情就真的實在可以先果斷放棄了。而這些零零總總的事蹟總和在一起,你的這一年是個「完美的一年」嗎?

如果剛剛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在《完美的一年》一書中,似乎可以各方面找到一些答案,你會發現一個道理:

— 每件事情都有好的一面—

▍ 面對生命離別

— 面對傷痛,為什麼一定要樂觀堅強?—

面對生命的離別總是困難的。故事主角年齡設定三十歲左右,在這個階段的年齡,可能會經歷上一輩或是上上輩親人離開,但似乎無法馬上接受同世代親友驟逝。逝者已逝,留下來的人如何自處及面對,便是艱難課題。你會在這本書裡面發現主角面對生命離別的態度,從無法接受,轉為傷痛,有時想堅強樂觀,但實則不然的矛盾轉折。

▍ 家庭永久課題

— 父親轉頭不再看他,朝著窗外易北河看去。好一陣子,他就那樣坐著,安安靜靜地,咬著下脣,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轉回頭後,他又望向(主角)約拿單。

「你是新來的醫生?」

「不,」約拿單再次否認,「我是你兒子。」—

在原生家庭課題,每個人都不同,但都大大小小隱約存在著。在失智家庭中,誰能想到這般清亮的靈魂之窗後,竟是混亂不明的神智。面對時而清醒又時而囈語的親人,主角心態轉變由疑惑困擾、不解生氣、到最後了解接受,花了很長時間消化吸收。而與此同時你會在主角從打開那扇門開始,就一起和主角學習經歷這段艱辛過程。

▍ 個性影響情緒

— 留意你的想法,因為想法會變成語言;留意你的語言,因語言會變成行動;留意你的行動,因行動會變成習慣。留意你的習慣,因習慣會變成你的性格。留意你的性格,因為性格會變成你的命運。— —猶太法典塔爾穆德

— 我們不能用製造問題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問題— — 愛因斯坦

▍ 探索生活新事物

— 做些與平日習慣剛好相反的事,看看會有什麼結果。「改變」就是要「做不同的事」,唯有如此,才可能獲得令你驚訝的全新體驗。打破舊習,嘗試新事物,拓展你的人生視野!用左手接電話,若你平常慣用右手的話;到另一家超市買不同品牌的東西;不要開車改搭公車;對討厭的人特別友善;到餐廳點你從來不曾試過的菜;假裝你不是你是另外一個人,以全新的角度體驗你的生活周遭。盡情享受全新的體驗!—

「探索生活新事物」這層面應該是本書的重點核心了。故事中藉由每天都規劃了一項任務的「一本手帳」拉出主線,這些每日任務包含「在小小咖啡館吃蛋糕」、「參加哪位作家講座」,除此之外,裡頭還摘錄各種發人深省的短文。讓原本生活樂趣只剩下寫信給報社抱怨一些錯字和標點符號等瑣事的主角有了新的變化。這同樣讓我想到我們在通勤上下班的時候,因為對於通勤的路途都已經熟悉,每天固定時間、固定地點上車下車,這段時間在我們腦中早已變成自動導航了,缺乏新鮮感,也缺乏刺激。所以有時候,可以早一站下車走路回家、或是在通勤的時候聽podcast,讓思緒天馬行空,這會讓原本自動導航的時光,有了全新的體驗。

▍ 珍惜現在 也只能珍惜現在

一 年中只有兩個日子,讓人無能為力:一個是昨日,另一個是明日。所以,只有今日才最適合去愛,去信,以及最重要的,去生活—

時間這件事,每個人一天24小時很公平的。但要如何有智慧利用每一段時間,人人選擇不同。故事裡面出現許多無能為力的過去和那些看不到的未來,看著看著有時候有點揪心,有時候有些無奈,但有時候又覺得「在這時候的當下」好像又可以努力爭取點什麼,因為我們只有現在能去做,而很多事也只有現在能做了,錯過不再。

▍ 結語

— 人們無法多活一天,但能使每一天的生活更為精采豐富 —

故事裡面的方方面面卻也讓我事後不斷咀嚼回味,想想自己是不是也在人生的各個方面都妥善對待了?有什麼什麼遺憾或是後悔的事情呢?有沒有什麼改變可以讓我成為更好的人呢?我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創造出屬於我的「完美的一年」呢?用心才能看清一切,因為真正重要的東西眼睛是看不見的。

總體而言,這是本適合一個人在年末之際,午後窩在暖暖被窩裡看完的書。相信你除了會對故事劇情會心一笑之外,也會對於自己接下來的一年,充滿期待,期待會是一個屬於自己的完美一年。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