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書譯名:《哭泣的樹》

wchiaoli.tw 發表於 2015-09-23

這是作者Naseem Rakha初試啼聲的作品,看它時的感動,看完後縈繞不去的餘震,這個作品讓人為之驚豔,它堂而皇之的敲開閱讀者的心扉,讓人認真地思考幾個重要的人生課題!

一個因搶劫而殺人的兇殺案,讓被害人(15歲的Shape)的家庭差點因此而崩潰瓦解,尤其是Shape的母親Irene因兒子死於非命的哀傷、對凶手無邊無際的恨意,讓她整天以酒消愁,就在她決定走上絕路將進入鬼門關的那一剎那,她決定要繼續活下去,要能夠活下去,生命中就不能再有恨、再有報復之心(這些負面情緒的後座力只會帶來更多的傷害),所以她提筆寫信給殺她兒子的凶手Daniel Robbin,她決定原諒他,這一封信開始了Irene和Daniel Robbin近十年的書信往來,直到凶案發生的19年後,Daniel Robbin的死刑執行令簽署下來了,接下來故事的發展只能說令人目瞪口呆、震驚不已!

作者在故事之前寫了一篇導讀,提出大哉二十問(建議最後看),這是一個很棒的構想,看完書也許有人對其中某些內容有疑問,藉由這二十問,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感受及對人生的體驗,找出合情合理的答案,也因此才能真正的理解這本書裡每個角色的想法及情緒轉折。

看了這本書不由得會思考--『死刑』該不該存在。之前台灣為了這個問題還讓一個法務部長因此下台!對我來說正反兩面的說法我都認同(看來我是一個滿鄉愿的人!),這關乎一個人(死刑犯)的生命人權,社會正義(被害者)的維護,要取得這兩者間的平衡點真的不容易,所以這麼兩難的議題就讓它在我心裡『懸而未決』吧!

在這本書裡,Daniel Robbin是一個很奇特的人物,他回給Irene第一封信裡的一小段內容最讓我印象深刻及動容:I hope you’re moving on means you’ve found life in this world. It can be a beautiful place out there, Mrs. Stanley, despite people like me wiping out precious parts. 我想因為這幾句話,反而讓Irene可以走出失去兒子傷痛的陰霾!

對於Irene第一封寬恕的來信,及後來監獄監長Mason的善意對待,Daniel Robbin以一句簡短話語說出心裡的感動“It’s like pain and grace all tied up in one.”....“Pain and grace, sir. Pain and grace.”

這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小說!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