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的生活》的書評

緩慢閱讀筆記 發表於 2020-02-13

言叔夏〈冬的圖書館〉: 「那些年少時經過的書與作者,和你現實生活的軌跡亦像是一則彼此無干、卻又相互指涉的跡線。你以為那是你的人生,你創作的故事,用你自己的聲線,說那些只有你自己知道的事。很久很久以後,你才忽然理解那些圖書館裡的神,彷彿習題與它的答案簿般老早共存在一起,讓你邊做邊對答案。你所經歷的故事,早已一遍又一遍地被寫完了。有人代替你活過一回了。在圖書館石灰色的暗影底部,你只是重寫,重寫,與重寫。」

/

在《另一種日常:生活美學讀本》裡,第一次認識言叔夏。我一直記得她說,成人的意思是,要盡量讓別人感到舒服。我深知自己社會化不夠完全,將其視為扮演「合格大人」的某種準則,在許多不得不面對外界的時刻,敲響提醒的警鐘。

讀她書寫生活,有時覺得她太像自己。關於那些蝸居窄仄房裡、虛度的光陰,情願不與任何人接觸的冷僻,和最富有的沒有。掀開空空如也的生活,有著蟲蛀的內裏,甚至毋須費心修補,任憑風呼呼吹過洞口,不要緊,不過是日常而已。

像自己,卻又是多麼傲慢的評語,連對自我的諷喻都早已寫在書裏。讀書經常讓我感到己身之匱乏,既無知又貧瘠。

散文單篇讀來精巧,遣詞行文,篇篇都堪稱佳作,整本讀下來卻積累成重複的睏乏。那些一再出現的灰暗意象,是否也是靈魂的隱喻?在自得其樂的洞穴裏,揹著鴿樓般巨大的影子,活成一盆失去熱情的植物。

後來漸漸發現,我並不像她,她也不像我自己。她的世界裏,只有她自己。淡漠得令我心生另一種警惕,許多時候,我是否過度耽溺了文學,而忽略了書頁以外現正上演的現實。我不想成為那樣的人。

很久沒有遇上令我感到如此矛盾的作品,一時也說不上來是喜歡、還是不喜歡,姑且一記。但若能以關照自己小小內核的靈透雙眼,看看身外的世界,也許會是一幅從未見過的光景。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