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兩千年的西方哲學史,是場諸神的鬥爭。繞了一圈,人類終究只能壯士斷腕,痛哭流涕的否認以理性認識真理的可能。但中間的掙扎事關「我們如何認知世界、觸及真理」,儘管最後有種站在樓起樓塌的廢墟上窮途之哭的哀感,不過人類承認自己的侷限,正是最大規模的謙卑,是對纏鬥千年之真理的脫帽致敬。 2. 承認科學也不過是經驗主義和實用主義掛帥後,也(被迫)承認了經驗與實用不能解決人類對生命發出的哲學問題。於是現代哲學碎裂成許多互相說服不能、也無法相讓的斷言式格言,訴諸非理性,沒有過去大一統的理論、嚴謹的邏輯語言,等而下之(?),就迎合時代的,出現了數不盡的朵朵小語、心靈雞湯。 3. 據作者所說,就認識論而言,世界分成三個領域:客觀經驗世界、主觀經驗世界、非經驗世界。客觀經驗世界最好的代言人就是科學。而主觀經驗世界不是不能把握,只是賴以傳達的工具(語言)很脆弱、容易扭曲事物原貌,因而吃力。而剩下的並不多--對於人生浩歎的天問,也就是非經驗世界,就只能依憑信仰(信了就是信了。),或者仍舊懷疑一切斷言,那就勢必落入不可知論(作者的說法是,承認人類是一無所知的可憐蟲)。 4. 回到書名:哲學家都幹了什麼?諸神在綿延兩千年慘烈的鬥爭後,只能大氣一喘:此後,是個沒有神的所在了。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