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的書評

Eressea 發表於 2020-01-07

長河+興亡史進度:8/32 中國歷史的長河: 7/12 興亡的世界史: 1/21

歷史的長河進度突破一半啦~ 這套雖然說是史普讀物 但是還是有不少作者放飛自我的感覺 宋朝這本跟春秋戰國那本比起來算是中規中矩了 但是跟秦漢和三國比起來又有些配重不均 比如為了解釋唐宋變革鋪陳黃袍加身的背景 從安史之亂到五代十國寫了不少 結果入宋反而趕火車,除了澶淵之盟稍微詳細一點 其他太祖太宗一路順下來忽然就靖康之變了 偏安江南之後時間軸就更不明顯了~

這本的序也很有趣,完全不介紹本書作者和內容 反而都在寫文獻回顧和批評,感覺是來借題發揮的 不過序整理了日本學者唐宋變革論的重點並畫成精美的表格 倒是讓只聽過論題卻不了解內容的我,馬上建立基本的理解

除了看過宋徽宗傳 還有讀日本佛教史順便看一點宋朝佛教之外 對宋朝歷史半生不熟的我 看完這本似乎沒有增加太多宏觀的認識 倒是從介紹道學理學發展 推論到宋代各種技術的進步很有意思 感覺唐宋之際很像文藝復興 雖然轉為人文主義,但又無法擺脫天人感應學說 於是一方面天文觀測技術大為進步 另一方面還是為天象變化憂懼不已 或是營造法式裡精準的圓周率跟吉祥數字對不起來 套句作者的話說: "宋代存在著兩種相悖的知性,一是理論家們的數字神祕主義 另一種則是李明仲這種技術官的精密主義。"

另一方面儒教也要因應佛道的變化 提出對人生的解答,佛道拯救人的靈魂,儒教怎能不跟上呢? 要讓考不上科舉的士人找到人生的意義啊 所以道學理學家的結論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後面做不到至少要做到前面?! 在解說這些思想和思想家時 還順便吐槽朱熹歐陽修這些人表理不一XD

作者說儒釋道三教之教,跟西方認知的宗教有點不同 本來是教化的意思,帶有政治意涵 到了宋朝,佛道都從鎮護國家轉化成拯救靈魂 所以天台華嚴那些都不行了,禪宗大興 作者舉了日本天台宗僧成尋沾沾自喜於祈雨成功 中國史料卻隻字未提,來表現此時中日對佛教觀點的不同 "一個祈禱師的政治地位絕對比不上政治顧問" 此時的佛教已經不能在中國做政治顧問了~ 比較令我意外的是作者拿三教和三夷教來比 說唐代的三夷教也被承認為"教" 還對宋代摩尼教吃菜事魔有一番評論 比唐朝那本的描述精準多了,有點驚訝~

總之,闡述完道學和理學的發展之後 這本書給我的收獲是高中學的儒家 多半都是宋朝之後定型的(就算現代應該也免不了學一堆朱子學吧?) 孟子上升到聖人也是宋代之後的事,還是王安石做的 (怎麼感覺好像有學過又好像沒有?) 還有宋代各種進步的科技,背後的推力跟道學理學的發展一致 所以我個人的解讀是這些進步跟西方科學革命的邏輯很不同 中國還是進不到工業革命去的~ 再來要看雖然知道很有名 卻一本也沒看過的杉山正明寫西夏遼金元啦! 跨度那麼大,大概又是蜻蜓點水吧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