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並不拒絕其他說法的挑戰

甄舒崇 發表於 2022-07-19

這是一本難得的、真正意義上的原創科普書,沒有了翻譯問題、異文化差異,所以幾乎不會有看不懂的敘述。   但這不表示就能輕易看懂。   書中涵蓋了細胞分子生物學、演化生物學、認知神經科學等領域,帶領讀者從有機分子,到細胞,到神經細胞,到多細胞生物、神經系統,最後直達大腦的成形,35 億年的演化,信手拈來,說簡單是寫得深入淺出(#真的不容易),說困難則是讀者得有先備基礎知識。   是,科普書先天就免不了有門檻。   就像若不懂「自私的基因」這個概念(大意是說所有生物個體即使只是單細胞生物,都只是基因的載體、基因的傀儡),就很難理解作者所要導向「大腦的發展最終會擺脫基因控制」的論述,進而想像如果大腦不再受基因束縛,又會如何演化,其中實在有太多奇思妙想的可能性(詳見作者結論與附錄專家補充)。   作者引用了很多演化推論來訴說 35 億年的生物變化,頗令我眼界大開。例如「光開闢」理論:當寒武紀第一隻演化出眼睛的三葉蟲出現後,搖身一變成為最頂尖的掠食者(#視力真重要),隨後許多生物就演化出堅硬外殼抵禦,這才讓寒武紀出現物種大爆發,甚至留下許多化石。   這當然只是各種假說之一,但這類假說其實對我們看待世界會產生若干影響。   書中三分之二的篇幅是告訴讀者,微小的有機分子億萬年來如何演化成了複雜的大腦;最後也最重要的內容則是作者認為大腦演化出 #心靈 後,似乎突破天擇被動演化的限制,產生某種 #自由,不再以「#繁衍」(基因的目的)為終極使命,並舉例──愉悅感(包含 #手淫)、追求愛與美,甚至自殺──這些不利於生存繁衍的行為,佐證大腦不再被基因所束縛。   作者的論述其實還是假說,並不是定論。妙的是,作者並不拒絕其他說法的挑戰,書末特地附錄了五篇其他專家的看法,或支持或反對,或另起一說,都讓我們看到研究科學的態度,讀了收穫不淺。   這樣的附錄做法,並不多見,但值得鼓勵。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