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時候我就很愛看書,每天都要在市立圖書館看十多本書..我母親頗認同我的行為所以也沒多說什麼,到了國中我的興趣還是放在書本上(課外書)而且開始想買書來看,可是我母親對此包持保留的態度,那時她對我說書不一定看得完看不完買回家浪費,看得完那又何必買它呢?母親的說法對當時的我影響很深讓當時的我產生了一個想法【對書要有始有終】事後還延伸了另一個想法【要瞭解書而不是了解書】…。
這本書是翻譯的書,引用了許多國外的著名文學小說舉例並對照,還說明對於一本書不管是讀完、讀一半、未讀過都是有其意義,有時候未讀完反而是一件好事,書可以傳達作者想法認知行為思考,但我們可以解讀其完整的內含嗎?在這段解讀的旅途中也許我們就已經成為作者本身,那閱讀的效果也許就不存在了…。其二人會選擇性注意忽略掉一些自己不想知道的東西(這個現象是不由自主的行為無法避免)所以看書所產生的東東都是自己的東西並不屬於作者。其三書海無涯…
我覺得不管對於這本書的想法贊同與否這本書都會激起一些思緒出來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