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交待一下 TG 在這方面的背景。TG 在大學與研究所都在物理系(所),雖然成績並不特出,但好歹也在這個環境中待了六年的光陰,「撐」過數不清的物理數學邏輯的折磨。將觀看的距離稍稍拉遠,而不拘泥在當中的許多細節的技術與精巧之處,TG 在這六年中的綜合認識,是現代物理學已經建立起一套「典範」——或者說是「行規」;欲入此門者,則必先老老實實地將這些「學徒手冊」的內容給學完。
再往後退一步來看,現代物理(以及狹義的「科學」)有兩個重要面相︰一是它只「解釋能夠解釋的事物與現象」——像宗教哲學、社會經濟學,則不屬於它的「管轄範圍」;另一則是它的「適用度」——高能與粒子物理能夠解釋宇宙生成,但不去處理橋墩應力與強度問題。因此,就像《前世今生的謎與惑》中所提到的講法,許多搞神秘學的人就是錯用了前述的第一點,硬是要讓科學為其現象來「背書」。與此相反的正面例子,則是 TG 曾經讀過的《布羅卡哪裡去了?》一書,本書作者十分謹守物理(尤其是量子現象)上的適用度,僅僅就腦神經研究等級類同的部分引入個人對禪學方面的感受,因此該書深得 TG 的讚同與推薦。而這本《靈魂與物理》卻完全不同,作者除了將以上兩點全都誤用之外,居然還能夠包山包海,彷彿要將與「靈魂」一切相關的主題(輪迴、生命、意識等等),全都用他自己的「科學」給包羅進來。
《靈魂與物理(The Spiritual Universe)》是由美國的「沃爾夫(F. A. Wolf)」所著、呂捷中譯、商務印書館出版。由於 TG 一向對台灣商務的「OPEN 系列叢書」一向有好感,再加上網友觸動了自己對這方面主題的興趣,因此看了封面與書背的介紹後,就從圖書館把它「撈」回家了。本書的第一部分《古希臘的靈魂觀》,算是一種西方古代神學宗教的介紹,雖然 TG 發現作者因「不懂歷史」而覺得他有些胡亂發揮之虞,但大體而言還算是一段不錯的思想整理。
本書的第二部分《新靈魂觀的基礎》在開始時提到了埃及的《亡靈書》,由於 TG 從未接觸過此書,自己也算是因此而有些獲益。然而,其後的幾個篇章,就讓 TG 開始對本書逐漸感到了「不耐」。作者開始介紹宇宙膨漲與收縮、真空、狄拉克的能量海、和庖利不相容原理,這些的確是理學院學生都會讀到的標準材料,但作者卻以跳躍式的筆法,硬生生地將這些物理學給帶入了生命、意識等話題。說真的,TG 完全瞧不出作者倒底用了什麼樣的邏輯,將這些「教科書上的材料」與「靈魂的研究」連結在一起;難道自己的語文理解能力真的如此糟糕嗎?若我是真的沒有「慧根」而誤讀了本書,那麼,這底下的文字就請網友別再看下去了。
TG 發現兩段十分「熟悉」的敘述。首先是在中文版第 106 頁中︰「……物理學家弗蘭克.太普勒,現任新奧爾良杜藍大學數學物理教授……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科學假設。有些人聽了這個假設一定會很震驚,許多人聽了會很生氣,但也有少數人聽了會很高興的。太普勒對於自己大膽提出關於靈魂、上帝、死亡和基督教復活的形式的論斷一事,絲毫不感到羞怯,這是最令我敬佩的地方。如今,要想動搖僵化的思想是難上加難的——事實上,在過去也是一樣,如伽利略、刻卜勒、布魯諾和其他許多人……」
容許 TG 再度出現「小人之心」吧。怎麼作者的這一段話,和坊間不夠認真的神秘學書籍的筆法如出一轍?自己提出與基督教神學完全相容的假設便罷,但卻要特別打支「預防針」,說別人一定會十分不讚同之類的話出來。這反而是象徵著作者對所謂的太普勒理論「沒有信心」,因此他並不以正統科學上的公認方法來加以論證,而竟搬出過去的「科學殉教者」來自我類比。據 TG 所知,目前的物理學界的學說千百種,只要能夠做出足以說服別人的實驗證明,就一定能獲得科學社群的 Credit;相反地,做不出實驗,永遠都只是潛沉的眾多理論罷了。當然,學界之中匪夷所思的理論太多了,無法脫穎而出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千不該萬不該的,就是自己沒有按規矩去下過工夫,卻還牽扯受到別人的「打壓」。
另一段出現在 137 到 138 頁︰「日本國際貿易部和工業電子技術實驗室的資深科學家豬俁修一博士非常重視這個觀點,認為當前靈魂問題的科學研究是危險的……像豬俁這樣的科學家都相信有一個宇宙思想……」TG 小時候讀過許多譯自日本的「簡單速成手冊」書籍,如「如何受人歡迎」、「如何還我視力 2.0」之類的,這種書的特點,就是「證道者之詞」特別多,全書總是瀰漫在 A 先生、B 小姐闡述這玩意兒有多好多好,但該書真正想表達的論述卻只在後頭短短的一兩個篇章之中。而本書的這一單元《新靈魂觀的基礎》雖然沒有如此「誇張」,但「證道者之詞」卻也不少,當然就包括這位 TG 並不認識的日本科學家。
因此,當 TG 讀完本書之半時,大概就可以為本書下個論斷了︰這是一位美國的物理學家,將一大堆生活上無法直觀得到的物理學,胡亂套用在神秘學上頭。而本書的第三部分《走向虛無的上昇靈魂》、《從虛無中走來的墮落靈魂》,裡頭內容便是不斷地將物理科學上的術語,套用在猶太神秘學(卡巴拉)和佛學上。這之間的「科學性」關連如何,TG 必須斬釘截鐵地說︰沒有!真空(Vacuum)的確是高能物理中常常遇見的一個奇特(說「神秘」也不為過)東西,但真空怎麼連結到佛學中的「空」,本書作者完全沒有提出「科學化」的證據,但卻在文中不斷地使用與代換得十分「理所當然」。而希伯萊字母——不過就是一套拼音字母(關於西方這套字母的演變,可參看 TG 的電子報)——哪裡來的「aleph 具有無窮的能量,投射到空間便成了 yod」;TG 可以保證,今日現存的任何一套書寫文字系統,全都可以做出這類鬼扯淡的哲學式連結(就像 TG 以前曾提過的,國內某作家可以從「床」的甲骨文,扯到《百年孤寂》的小說開頭……)。
TG 再次重申,自己絕不是看不起神秘學或術數方面的材料,因為我個人對這方面一直相當感到興趣;但 TG 卻十分反感於更多「不認真」的神秘學書籍。有的是打著科學家的身份,套用一堆大眾不夠熟悉的科技術語、卻又表達不出任何關連的書(就像這本沃爾夫的作品);有的則是像若干年前的影集《X 檔案》一樣,採用「悲情牌」、「陰謀論」來搶奪自己「殉道烈士」的立場至高點。這些作品,通常針對其「本行」(佛學、哲學、神學、通靈、預言等等)的研究,則是稀薄得不得了。何妨像赫西歐德《神譜》一樣,通篇不談科學(或更恰當地說是「自然哲學」),仔仔細細、認認真真地將諸神體系整理一遍,對後人還來得更有價值呀。
(發表於 2008.5.6.)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