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些「不太對勁」。
p123︰鉈音「蛇」為短矛,鉈音「駝」為秤錘,鉈音「他」為一現代金屬元素,原來的「它」是一個多音字。
——應該不是這樣解釋的吧?不同的時間,音符「它」的讀法不同,所以以「它」為偏旁的漢字,也會隨著不同的情況或者滯古、或者流轉,一路到了今天的三種讀音。絕非「它」原本該是個破音字。
p178︰壞、懷、環、還的簡字都帶有「不」,因此「不」是具有標示「h-」音的類化聲符,但它跟獨用的否定詞「不」並沒有音義關係。
——我認為,這是因為字形書寫上的巧合,「壞懷」和「環還」是因為書寫簡化上的需求而在民間簡作「不」,而不是先從發「h-」的理由而有意識地採用了「不」當聲符。本文後還提到了「彎巒攣欒戀蠻」等字簡字,其「亦」偏旁也是基於同樣的理由。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