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了名聲,卻也背負了眾人的期望,是祝福還是詛咒,沒人可以確定,只能知道他們必須找到屬於自己的聲音,捍衛自己的身分,用一種獨特卻不失風格的方式面對人群。
市面上有許許多多對於福爾摩斯的二創作品,無論是影集、電影還是書籍,不可置否的是當中締造的經典,還有原著中角色之間的火花,正邪對決的緊張和彼此互補的個性。
上述的元素都能在書中看見,或許感情的部分有些多餘,但也能讓人更進一步剖析作者塑造的人物,他們的力量和痛楚,作者沒有刻意美化,甚至利用毒品、派對和陰霾等等去強調人物的黑暗,無論他們的先人多麼舉世盛名,但至今的他們卻因為身分和環境而感到壓抑與幽暗。
當然不能忘記最重要的推理部分,作者向那些經典的案件致敬,無非是希冀人們記得無論他們來自何處、繼承何方,他們依舊是不同的個體。青少年成長的時期最需要的就是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定位,過猶不及的目光、言論和期望,使他們迷失了,直到威脅逼近才意識到,他們真正需要的追求內心的渴望,而不是迎合他人的期望。
無論是死忠書迷,還是未曾讀過的讀者,都能從中獲得不同的樂趣,只是對於人物的個性還有迷惘,可能還需要多些耐性,畢竟他們是十六、十七的孩子,對於感情尚未成熟、對於傷害不懂放下,也因此間接生成許多傷害,看來可以確定的真相是——成長,是專屬於所有人的謎團,而答案只有自己才找的到。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