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呀,直到踏上旅程,才逐漸意識到自己缺少什麼;直到真正獲得,才突然發覺到自己想要什麼。一場遊走生死之間薄膜的歷程,述說的是對人生的無奈、失去、撫慰和執著。
假設今日角色是年過半百的大人,面對意料之外的驟逝,太多太多的遺憾、太多太多的不甘,留在人世成了一時片刻無法散盡的雲煙,不過因為歲月的遞增與事物的遞減,反而顯得死亡只是一昧的不公平,但作者將逝者刻意的募寫為一位青少女迪倫,她要好的朋友搬家了,她身邊的母親不懂她,她期望從小離開的父親接受她,有那麼多的期待和失落對她而言是多麼重要,當然眾觀而言可以說微不足道,但也因為年紀的青澀這些細末成了驚天動地的問題和擔憂,也因為年輕才讓死亡更加凸顯它自身的殘酷和掠奪。
單看外貌直覺會認定是稀鬆常見的青春、浪漫,奇幻小品,不過如果細看卻能感受到書中面對人生的惆悵和徬徨,生死之間的飄渺,相由心生的環境,映照出人們在現實對於生活的感觸與迷惘,旅途上的疲累何嘗不是對於生活的妥協?路途上的攻擊何嘗不是我們生活的挫折?但一路上總有一盞明燈指引方向,或是給予善意。擺渡人象徵的不單是引領亡魂的指標,它也是個過程,意識到對於過往的迷惑和猶豫,有可能中途孑然一身、有可能最後孤苦伶仃,但是只要願意,面前總有選擇存在,端看是否有足夠的動力前往自己希冀的目標,開啟自己真心期待的那扇門。
不是什麼奇幻大作,也不是赫赫有名的精采巨作,單純且平淡地去述說孩子們面對生死別離,該如何接受、放下,在忙碌匆忙的日常之下,故事成了一種安慰與鼓勵,提醒自己繼續努力向前的肯定。
世界充滿了險峻的考驗,於是微渺的塵世之中,尋覓著心安的身影,生活從來不是既定的劇本,愛戀、意外和分離,人們都在找尋一個依靠或是避風港,得以喘氣,然後打起精神面對下段旅程。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