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劉的考慮與阿熙的立場,在上述幾次互動過程明顯可見其差異,但彼此也從中協商得出可以顧及雙方利益之道。無家者不全然遵循面對社工處遇他們的方式,並不是他們生性頑逆狡詐,或不珍惜性命;當我們回歸到他們的生活處境及做決定當下的機會結構,[16]便能理解某些社會福利規劃的方向雖立意良善,但也有其局限,而且會帶給無家者潛在的傷害及成本。更有本錢獨立謀生的做事人與𨑨迌人,可能對社工處遇方案不屑一顧而掉頭走人,而身心條件較差、缺乏獨自謀生能力的艱苦人,例如本節的老劉,則更可能接受社工的安排,更願意與社福體制建立起長期互動、相互協商的連帶。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