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讀書評

掰了,我的大姨媽

《掰了,我的大姨媽》的書評

撇開保健書籍(那種叫你怎麼吃怎麼補的)不說,市面上關於更年期的書籍是真的算少的。這本算是比較通俗易懂的,看的時候會恍然大悟:“原來如此”。看完也對更年期會比較瞭解。但是作者的贅述太多,引用的例子都是周邊的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的經歷,對讀者來說有些遙不可及,畢竟環境的不同也造就了不同的難題。內容其實可以再精簡一點。

點滴之旅

《點滴之旅》的書評

大野狼因為意外被兔子的點滴架救了一命而開啓了和兔子逃亡的旅程。因為不同物種的生活習性和觀念,挑起了各種幽默的對話和反應,非常有喜劇效果。漫畫很生動,畫風可愛有趣。會想要知道往後的旅程會發生什麼事,兔子和狼的互動也令人期待。雖然不知道結局會是怎樣,但是這旅程必定會有許多發人深省的時刻。無論小孩還是大人,應該都會獲益良多。

閱讀深動力:從「對話」開啟閱讀,激發出孩子的不凡人生

《閱讀深動力:從「對話」開啟閱讀,激發出孩子的不凡人生》的書評

文章開頭的心理建設有點冗長乏味,需要耐心閱讀,正式進入正題後就好很多了。內容提到的引導孩子閱讀的方法挺實用,但效果因孩子的個性而異。有些方法有點過於抽象以致於不知如何運用。書中提到的案例和孩子們的反應很值得參考。每篇文章結尾還貼心附上是範例文章的原文。

聯合文學 01月號 2022/第447期

《聯合文學 01月號 2022/第447期》的書評

這期是為了林依晨而買的。當時林依晨出新書,這刊物同期刊出林依晨訪談。深入淺出的訪問,讓人窺探林依晨的心路歷程和舞台前後的林依晨。小驚喜是裡面還有小篇幅介紹以色列小說家Etgar Keret 和一些台灣明星的斜槓創作,例如伍佰的攝影集和陳昇的旅行紀事,披著音樂的皮囊卻是骨子裡的文青。

公民不盲從

《公民不盲從》的書評

個人認為這是一本適合所有人閱讀的人生教科書。多數關於人權的書籍比較艱澀,這本書像瞭解人權的基礎入門版,運用了很多現實生活中的實例結合《世界人權公約》的內容,每章結尾還有思辨討論的篇幅,提出相關的延伸討論問題,也附上了可參考資料的書單,可以讓讀者批判思考和試想自己將如何回答延伸題目。如果想瞭解人權,不妨先從這本著手。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的書評

這本書令我覺得比較煩的是推薦序太多。我看了兩頁就直接跳過這些序文,直奔內容。
第一章是交代作者曾寶儀的探索自己的旅程是怎麼開始的和一些背景,重點是在第二章才開始。書中會教大家一些拆解情緒的方法、寬恕的定義和怎麼樣才叫做「做自己」。當然,作者一路走來,也是一直在學習,所以讀者不會有「在看大師的書」 的那種感覺,正因如此,我覺得比較接地氣,也好讀很多。 在疫情陰影籠罩下,讀一本祝福滿滿的書,給自己的生命多一點養分。

維也納之心

值得一讀再讀

對正開始接觸德語的我來說,這本書讓我對維也納的德語和德國的德語有初步的認識。這本書很新,因此有很多貼近生活的小短文,如疫情席捲歐洲的時候,作者在維也納的生活體驗。
每篇都是短文,很適合用零碎時間讀完。內容輕鬆沒有負擔,其中的娛樂性還讓人保留對學習德文的興趣。
如果不是學習德語,也可以當作增廣見聞來看待這本書。
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

會開瓦斯就會煮

《會開瓦斯就會煮》的書評

工序寫得簡單易懂,食譜做起來也省時省事。一本好的料理書就是可以讓每個看的人都能做出像樣的美味佳餚,這就是一本這樣的料理書。就算是初學者也應該看。

遠距工作這樣做

很实用

這本書來得很及時,適逢疫情,大家都被迫要遠距工作。以往對遠距工作的印象和實際操作起來真的天差地遠。雖然這是以軟體開發/程式設計為出發點寫的,但是或多或少都能學到東西。
有別於一般遠距工作的心靈雞湯,並不是一味洗腦大家遠距工作多好,而是實際上應該怎麼做和如何處理即將面對的問題。

2021Readmoo線上國際書展

新媒體判讀力

《新媒體判讀力》的書評

在這個充斥著偽新聞、假照片的年代,資訊的判讀力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能力。即使是生活中的小貼士,我們都不能掉以輕心,一不小心就便成了「幫凶」,甚至是受害者。

而這本書,就是通過個案分析,讓大家瞭解怎麼「解剖」和「分辨」這些可疑的新聞。雖然日後修行還是要看個人,但至少這是最基礎的入門知識。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