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自己很幸運,能夠接觸到作者一系列的書,一本接一本,每本都深深的療癒到我的心,很多故事都讓我心有戚戚焉。
我承認我自己的內在小孩也有受過傷,只是自己從來沒有正視過,或者跟本不敢正視自己心裡的傷痕,然後自己裝做沒事一樣,但傷痕一直都在,一直沒有復原……
自己在對待孩子時,也經常反思,不想讓孩子跟自己受到一樣的傷害,或許我有時做得不夠好,但現在我學習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看著作者的故事,想著自己的故事,原來我曾經那樣做著不被世俗道德標準所接受的事我並沒有錯,心裡的枷鎖好像鬆了一點,原來我真的可以這樣做,而且這樣做真的讓自己的心靈得到輕鬆自在。現在的我想跟自己說:「我夠好了。而且,我不需要讓每個人都滿意」。
看到爺爺與席德因即將分離而擁抱的畫面,內心總會湧上一股激動久久無法平息~~
原來,那個畫面是我內在小孩的渴望,一直渴望一個溫暖的擁抱。
原來,那個畫面的衝擊是埋在我心裡深處對爺爺的愛,原來那個畫面是我對爺爺深深的思念……
爺爺在我國小就過世了,在過世前好幾年爺爺患有失智症,爺爺忘了大家,整日躺在床上,記得我讀幼兒園之前的童年時光是在爺爺奶奶家渡過的,雖然我記憶已模糊,但我知道,那段時光是我截至目前為止最快樂、最美好的時光。
那時的我是個野小孩,是一個活在充滿爺爺奶奶愛的野小孩,有爺爺奶奶的呵護、照顧、關愛,那時的我真的很幸福!
看著席德在沒有爺爺的陪伴下,獨自一人踏上回家的路,一路上雖然充滿著危機,但席德還是勇敢的面對;
是呀!人生正是如此,雖然所愛的人已經不在了,但我們之間的愛還在,雖然之前的我沒有像席德那樣勇敢,但,現在的我會帶著愛,和親愛的家人勇敢的面對未知的未來... ...
每次跟著孩子一起翻閱都會帶來深深的感動,孩子從幼兒園看到國小,是我家點讀率最高的一本書
看了這本書給了我很多新的想法和新的做法, 之前看了很多書每次都想寫書評,但卻不知從何下手,原來我一直被傳統框架框住了。
之前,總覺得自己無法寫出優美的詞句而遲遲不敢下手,讀到在這本書中『說,你想說的話』這一篇寫道:“在還沒學會自由書寫之前,我跟大家一樣,總是想得很多,腦袋轉不停,卻總是一無所獲。怎麼會這樣?原來,長久以來一直有一個聲音在恐嚇著我們:「寫作是一個多麼神聖,偉大的事啊。」著聲音從哪裡來的呢? 你還記得從小我們是怎樣被教寫作文的嗎?
所謂的好文章,永遠是一堆成語、 華麗詞藻的堆砌, 我們寫的東西,永遠是別人期待看到的, 而不是我自己心裡真正想望的東西。”
「喔!原來如此」讀到這一段時,心裡跑出這一個聲音,自己發現,原來我一直活在別人的期望中,一直活在別人的嘴上,一直太在意世俗的眼光……這一次,我想做自己,雖然我寫不出優美的詞句,但是我要改變,我可以不必太在乎別人的掌聲,我要勇敢的說出自己心話,勇敢的表達出來,我要勇敢的做自己,做一個舒服、輕鬆、自在的自己!!!(原來,寫出來,心裡真的很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