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讀書評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附贈曉樂獻聲朗讀】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附贈曉樂獻聲朗讀】》的書評

彷彿回到了高中的女校,那青春期的鑽牛角尖,摸不清楚的未來,讀書何用的疑問,還有女孩之間的複雜情誼。很多時候都像在霧中,不知道該怎麼抉擇。她沒有回應我的呼喚,是沒聽見還是在生氣?數學成績一直很差,到底應該放棄還是投注更多心力?當社團幹部可以加分,但花掉的時間到底值不值得那些分數?
作者將許許多多曾經出現在少女腦海的幽微念頭,細細地寫出來,讓我想起好多這樣的碎片--想著要不要抓住什麼,遲疑伸出手的時機,伸出手來又往往什麼都抓不住的青春期,現在身為大人的我,只能說幸好走過來了。

小紅帽,在旅途中遇見屍體

《小紅帽,在旅途中遇見屍體》的書評

童話故事改編成的短篇推理,小紅帽在前往尋找賣火柴女孩的路上遇到了殺人案、失蹤案、竊盜案和密室逃脫(?),喜歡推理故事的人可以一看,只是看到最後,故事都有點往戰慄的路線去,不會兒童不宜,但要有童年美好記憶被毀壞的心理準備~是成人的童話故事。

FIX(新版)

《FIX(新版)》的書評

看完第一篇KTV槍戰故事的時候就覺得怎麼有種熟悉感,回頭看書籍介紹才發現竟然這本小說的誕生就是期待能引起大家對近年來幾起冤案的關注——而我對第一篇短篇的熟悉感沒錯是來自鄭性澤案。
書中的每一個短篇都是改編自一個冤案,身為推理小說家的作者臥斧認為「冤案就是寫壞了的推理小說」,所以每一篇短篇都是故事裡的作者在寫作的過程中,被一個突然冒出來的讀者阿鬼指正「你這個故事的推理有瑕疵!」,從而指出推理的不合理處,幫助作者續寫。
讀完也花了些時間去閱讀這些冤案的資料,剛好和前陣子與一位個案的談話有許多呼應之處,有點難以想像這種根本沒做錯什麼事,卻必須賠上整個人生甚至生命的感受。小說可以修改,人生卻不可能砍掉重練。我自認會談技巧不差且態度真誠,但上次面對那位個案,我覺得很抱歉自己最後真的說不出任何安慰的話,因為我知道自己絕對沒有資格說能理解和體會他的感受。
是讀起來輕鬆的小說,假如不去想那是真實故事的話。

大奧日本

《大奧日本》的書評

因為看漫畫大奧而對大奧感到興趣而購入本書,對於德川幕府時代的大奧文化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書中提到將軍在批改公文時,不是親自閱讀而是由側用人(近侍)朗讀,當公文量多時,竟然是兩三名側用人同時朗讀,將軍也就糊里糊塗給過給過了,雖然覺得好瞎,但在那個時代背景,可能也想不出更好的方法?
另外書裡也詳細介紹大奧的食衣住行育樂,包含將軍和御台所(將軍夫人)的廚房和用餐禮儀,如何上廁所(御台所是不自己擦屁股的!),將軍外出時還有專門的公人朝夕人(便器快遞員?),在將軍側馬獵鷹時提供隨時遞上便器,供將軍在馬上如廁的服務;因為日劇聞名的德川家定將軍御台所篤姬,所養的寵物貓公主一年的餐費甚至還勝過貴族公卿。
不是嚴肅的歷史書,文字好讀但內容豐富,是讀完後不時還會再翻閱複習的好書。

被殺了三次的女孩:誰讓恐怖情人得逞?桶川跟蹤狂殺人案件的真相及警示

《被殺了三次的女孩:誰讓恐怖情人得逞?桶川跟蹤狂殺人案件的真相及警示》的書評

2023和bubu一起犢書


若不是開宗明義說明是真實事件,可能會以為是犯罪小說,作者清水潔的文筆非常好,將可能會很枯燥生硬的調查報導過程寫得如行雲流水般好讀。本書敘述一樁跟蹤騷擾案件最後演變成為謀殺案,在追查真相的過程中,記者遭受到來自各界的阻礙,也是因為這本書,了解了日本原來有「記者俱樂部」這樣的組織,未加入俱樂部的雜誌或是自由記者就無法第一時間採訪到公家機關,是平常較不易接觸的日本文化。讀完這本書之後馬上買了作者的其他著作,作為了解日本社會文化及接觸報導文學,都是很值得推薦的一本書。

少爺:夏目漱石半自傳小說,日本國民必讀經典

《少爺:夏目漱石半自傳小說,日本國民必讀經典》的書評

本來以為可能會是生硬的小說,但很好讀且有趣,簡單的故事篇幅也不長,很快就可以讀完。是天龍國少爺到鄉下當教師的故事,主角自負、雙標,不黯世事,從東京到愛媛縣的一所中學赴任,沒想到小小的學校也有人事鬥爭(但這個社會上,哪裡沒有呢?),身為中二新鮮人的主角很快地成為教師們的棋子,開啟了精彩(?)的數學老師生活。讀此書時,有時會為了主角的自以為是和雙重標準頻頻翻白眼,有時看到其他教師舉著道德大旗,私底下卻做出低劣行為感到噁心。

她厭男,她是我女友

《她厭男,她是我女友》的書評

以男主的第一人稱書寫,分手四年後男主路過抗爭現場巧遇成為女性主義者的前女友,發現對方對她仍有極大的吸引力而求復合,並且一直期待自己可以改變女友的想法,讓她變回想結婚生子的模樣。
只是曾經滄海難為水了,女友雖然同意復合,但可沒有同意改變自己的想法,究竟男主會被女友改變?或再次分手?還沒看過書的讀者可以期待一下故事的轉折。書中以大量對話來呈現兩人的認知差異,簡單好讀卻發人深省。
我常在想如果沒有性別平等的意識,是否女生可以就繼續活在父權的框架下,輕鬆一些,至少會少掉很多負面情緒,但看完這本書,我會想,就算不輕鬆,但是否就應該從現在開始,從我和身邊的人開始,因為這必須要開始。

氣球人

《氣球人》的書評

我看的推理小說應該不算多,在過去看的大多是歐美的犯罪小說及日本的推理(宮部美幸、松本清張等等),13。68可能算是我華語推理的初體驗,一看就愛上,從此只要是浩基出品必收!也確實是一本又一本毫不令人失望的佳作,而且令我感到愉快的是,因為信任作者,我也跟著打開了過去絲毫沒有興趣的科幻小說之門,原來科幻小說不是過去自己所認知的只有太空、星際、冷冰冰的高科技。這本書讓我想到何韻詩的Heroes專輯,每一首歌也是呈現有不同異能的人的信念與煩惱,雖然本書的篇章都是以陳奕迅的歌命名,但閱讀的時候,其實更適合搭配何韻詩的歌:)

羽球場的亡靈

《羽球場的亡靈》的書評

由四個本格推理短篇集結起來的小說,其中第一篇<霧影莊殺人事件>佔的篇幅最大(看完發現已經40%過去),對人物的描寫也最完整,讀完以為其中一位角色或許之後會成為哲學家偵探林若平的搭檔呢?(結果沒有)附上的房間配置圖大大幫助了過程中對照的便利性,我覺得是四篇中流暢度最高的一篇。

第二篇<與球場的亡靈>,舞台是大學的體育館,讀到犯罪現場的那段很有臨場的震撼感(會讓我想到金田一裡面的各種屍體);這篇的密室設計我覺得是很困難的,非常燒腦,但在謎底揭曉的時候,卻有種失落感,因為我覺得運氣的成份有點太大,如果我是心思縝密到可以設計出這種詭計的兇手,應該不會賭這種事。

第三篇<向日葵輓歌>同樣是發生在大學的殺人案,在描寫犯罪現場時的敘述篇幅很長且瑣碎,雖然可以明白為了讓讀者也好好參與解謎不得不鉅細靡遺,但若是能有圖示輔助,應能大幅增加閱讀時的流暢感;不過到了這篇,讀者可以對哲學家偵探細膩的性格有更多的了解。

而最後一篇<霧影村的慘劇>則在哲學家偵探的外型上有更多描述,這篇寫的是留學返家青年為了青梅竹馬女友出頭,而被認為是殺人嫌犯的故事,比較小品的一篇,讀起來也比較不燒腦;不過讀到這篇,可以感覺作者應該不太擅長描寫情感,在寫到關於情感的口白時,我都覺得比較像瓊瑤小說式的呼告......期待作者的進化!

從前言和作者的粉專不難發現作者對推理小說有滿滿的熱情,這四篇早期的作品都經過大幅改寫後重新出版,真的是耗時費工,期待林若平後來的案件,更多哲學家推理的樣貌。

紐約暫停記

《紐約暫停記》的書評

旅居紐約的作者用很平實的文字去寫紐約這個城市,以及發生在紐約的疫情。有滿足我對這顆大蘋果的好奇心,對身在台灣的我而言,紐約是許多電影和影集的場景,彷彿隨便一個街角都會遇到光鮮亮麗的好萊塢巨星,但除此以外呢?它是否也是像2 broke girls裡描述得那樣龍蛇雜處、貧富懸殊?看完以後得到的答案是:都是,那都是紐約。

印象最深的是其中有一大段在講紐約地鐵有多髒,提到地鐵工會為了抗議地鐵公司的裁員,舉辦了一個名為Traintrash的攝影比賽,我去google了,真的是有夠噁爛,但虧他們想得出這麼有創意的抗議方式,推薦空腹的朋友搜尋來看看,很驚人。

2021Readmoo線上國際書展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