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讀書評

南機場生存指南

《南機場生存指南》的書評

身為在香港生活的年輕人,生活裡沒有那些什麼里長的人物,也不能理解那種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感情,但透過這本書感受到台灣人的人情味。那種鄉里間的密切關係,那種年老者的無力感,都令我哭泣出來。時代的進步,城市間的急
急速發展,都令這種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變得沒有鄉里間的緊密和諧,感恩還有這類書籍的出現。

不便利的便利店2

《不便利的便利店2》的書評

《不便利的便利店2》除了地點依舊是不便利的ALWAYS便利店外,還揭露了第一集角色後續的故事。但整體來說,我覺得比起第一集的感動程度較低,可能是故事重複了同樣的模式,沒有給人太大的新鮮感。不過,這本依舊是一本輕鬆且愉快的療癒作品。

「比較是癌,擔憂是毒。」

書中這句話令我印象深刻,藉由與顧客的對話提到「比較像是一種癌症,會讓你生病,所以別去跟別人比較,照自己的方式過活就好」。

偷書賊(25萬本紀念版本)

《偷書賊(25萬本紀念版本)》的書評

你聽說過死神講故事嗎?他首度開口,理智、冷靜卻幽默,甚至還帶着一點溫暖,娓娓道來一個與他相遇三次的小女孩……

  1939年的德國,9歲的小女孩莉賽爾和弟弟被迫送往幕尼黑遠郊的寄養家庭。6歲的弟弟不幸死在路途中。在冷清的葬禮后,莉賽爾意外得到她的第一本書《掘墓人手冊》。

  這將是14本給她帶來無限安慰之一。她是個孤苦的孩子,父親被打上了共產主義者的烙印,被納粹帶走了;母親隨後也失蹤了。在彈奏手風琴的養父的幫助下,她學會了閱讀。儘管生活艱苦,她卻發現了一個比食物更難以抗拒的東西——書。她忍不住開始偷書。莉賽爾,着被死神稱為"偷書賊"的可憐女孩,在戰亂的德國女里地生存着,並不可思議地幫助了周圍同樣承受苦難的人。

星期五的書店:夏天與汽水

《星期五的書店:夏天與汽水》的書評

接連一口氣完讀兩本星期五的書店, 免除於要忍受想知道書中的結局是如何之苦. 相較於星期五的書店的溫馨細膩表現出書中人物的故事,借一本書以作化解他們心中的結的感情,這本星期五的書店:夏天與汽水則是帶出一個上集埋伏的真相,雖然感受不同,但都令我很想購入書中介紹的書本,看看跟書中人物的感受是否一樣.

不便利的便利店

《不便利的便利店》的書評

「難過的時候,喝玉米鬚茶最好。」讀完這本小說後會好想喝玉米鬚茶。 這本書的感覺很像深夜食堂,一樣是每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淡淡的溫馨的,並且在他們體貼別人的時候,所流露出來的心意與動作,都鼓勵了當事人,使他們更有勇氣往前走,甚至修復自己與家人的關係。但最後的結局,孤獨的身份真的有令人傻眼的感覺。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