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法的法律依據為「國親思想」,而國親思想是指國家必須向父親一樣保護國人,少年法的意義是國家要保護那些沒有父母親或是父母親健在但無法給予適當保護及養育措施的青少年。這也是為什麼少年法庭上所作出的處分被稱為「保護處分」。
青少年時期不論是在感情上或是生理學上都是不穩定的疾風怒濤時期,且成長過程中的試誤學習是任何人都會面臨的問題,所以才要保護未來會社會主角的這些青少年。
根據目前大腦科學研究顯示,青少年的腦袋成長僅完成了百分之八十。尤其是被稱為成熟指標、負責判斷能力及控制能力的額葉尚不發達,所以青少年雖然可以像成年人一樣行動,但是卻無法知道其行動會帶來何種結果。不過,這也意味著青少年的教化可能性很高。這可以透過在司法型態團體家屋中的青少年恢復中心生活過的青少年,再犯率大幅下降的例子來作為驗證。
校園暴力所具備的最後一個特性是「展演性」。展演性是「在他人可以看見的地方光明正大地進行」的意思。
如果是以團體旅行的方式進行,積極參與旅行的孩子和消極參與旅行的孩子們之間就會出現無形的隔閡,有些孩子會因而無法受到全然的尊重,並與其他參與者相互比較,遭到邊緣化的可能性也很大。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