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讀書評

使女的故事(增訂新版)

《使女的故事(增訂新版)》的書評

故事內容說一個國家的人因為病毒或是輻射關係,而導致大部分的人不育,所以極權的當局政府將已經生過孩子的女人派去當「使女」,把他們分配給不孕的高層,當作代理孕母。整個社會就好像集中營,不能有反對思想,否則處死。最後並沒有交代結局,看完只覺得是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社會。內容大部分描述的很隱諱,所以大部分只能猜測其因果關係。

達文西傳

《達文西傳》的書評

達文西最廣為人知的畫作是最後的晚餐及蒙娜麗莎,但是他不只是一名畫家,達文西更是一位通才,在建築、軍事、飛行、解剖等等都有涉獵。他認為創作的動態的,在完稿之前,他的畫會不斷的修改,不願意輕易交稿,這讓那些貴族買家很頭痛呢。

他出生於佛羅倫斯,但是他最喜歡米蘭,因為他的贊助人非常支持他,在佛羅倫斯有一些家族的紛爭,還有米開朗基羅不喜歡他,所以他便離開。

我佩服他對任何事物都保持者高度的好奇,而且是真的會去做實驗,例如解剖人體,他一直不斷研究,直到67歲死亡。

西方憑什麼

《西方憑什麼》的書評

  1. 古早決定論 vs. 一時碰巧論
閱讀素養:黃國珍的閱讀理解課,從訊息到意義,帶你讀出深度思考力

《閱讀素養:黃國珍的閱讀理解課,從訊息到意義,帶你讀出深度思考力》的書評

這本書很適合家長和老師閱讀,能夠知道如何引導孩子閱讀文本。108年實施的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強調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了適應現在生活以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

我認為這和我目前所待的教育界(蒙特梭利)理念相當,這樣的教育跳脫以往制式化的教學,是未來所趨。閱讀文本應該要去針對內容提問,從提問中思考,從提問中可能會發現其中的盲點或是未曾看見的面向,發掘自己獨有的想法。

西貢小子

《西貢小子》的書評

想藉由這本書帶學生討論跨文化議題,關於尊重、包容以及自我認同等探討。
但嚴格說起來,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一直沒有辦法很投入,因為這不是真實故事,只是由作者去越南觀察,並寫出來的虛構內容。讓我在閱讀的時候會一直去想說這些是真實會發生的事嗎?有這麼湊巧嗎?真實的社會情況可能更不同,總覺得如果不是真實發生的事,有點說服不了人。

老派約會之必要

《老派約會之必要》的書評

本書文字很細膩、很文青,原本這是我看不下去的文字類型,但是一旦開始閱讀竟停不下來地一頁接著一頁翻下去,欲罷不能。
仔細思考原因發現除了我想學習寫作優美的詞藻以外,裡面談到的男女關係或約會情況或多或少令人感到共鳴。
作者能用我不擅長的文字將情緒或心情漂亮地寫出來,讓我覺得:啊沒錯,就是這樣。例如「小小六月」這篇,把「溫柔」變成會上癮的藥,要小心的吸取,省著點用,但是感覺還是不夠,要加重劑量和次數。

徵婚啟事

《徵婚啟事》的書評

可以窺探三十年前的男女的觀念,和現在很不同,他們觀念仍舊十分保守。比如男人認為女人就應該勤儉持家、女學生剪西瓜皮髮型才能避免強暴、作者聽到男人提及性時覺得受辱。

三十年前連手機都沒有了,想要找結婚對象,登報徵婚是一種方法。現代網路發達,已經沒有人登報徵婚了,取而代之的是網路交友軟體。那時候敢登報真勇敢,不過他們好像不怕對方是詐騙集團,感覺都是真的想交友的。

現在我玩交友軟體的感覺跟此書很像,一直不斷的去跟新認識的男人聊天或見面。
從這些談話中可以愈來愈了解自己,到底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什麼樣的人是絕對不想跟他走一輩子的,是一種自我覺察的過程。

告訴我,你是怎麼死的

《告訴我,你是怎麼死的》的書評

看到九一一那章整個起雞皮疙瘩
法醫將案件事件和解剖內容描述出來
讓平常對獵奇事件好奇但又害怕的我感到滿足

是男人沒有眼光,還是妳不懂得發光

《是男人沒有眼光,還是妳不懂得發光》的書評

本書談兩性相處的心態,跟喜歡的人如何自在相處,重點是要先以自己感受為主,不要為了討好對方失去自我,這樣會顯得自己沒價值,對方不會喜歡低價值的對象。

天一亮,就出發

《天一亮,就出發》的書評

此書並不是旅遊書,而是作者遊歷後寫下當時的見聞和抒發心情。
閱讀此書可以學習很多優美的詞藻。
迤邐ㄧˊㄌㄧˇ:連續不斷的樣子。
款款:徐緩的樣子。
譏誚ㄐㄧㄑㄧㄠˋ:以譏諷的話責問他人。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