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弦月,台語說「tíng-gue̍h-bâi頂月眉」;下弦月,台語可以說「ē-gue̍h-bâi下月眉」,但還有一個特別的說法,叫做「puànn-mî-gue̍h半暝月」。
天上的「銀河」,台語叫「hô-khe河溪」、「hûn-hàn雲漢」或「gûn-hàn銀漢」;而你可以到「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臺日大辭典台語譯本」、「Chhoe Taigi台語辭典」或「iTaigi」等網站找答案。
「學校不需要教母語啦,母語本來就會了。」第一個荒謬來了。這麼說來,學校裡用來教學的那個語言,不是學童們的母語囉?我們來設想一個情境:「一個地區所有的學齡兒童,在學校用非母語的語言學習各種知識」,這種情境,古往今來只會在一種地區出現,那種地區有一個統稱,叫做「殖民地」。台灣人有過這種經驗。一九三○年代末期起,日語全面成為台灣各級學校的授課語言。那個時候的台灣,就是不折不扣的殖民地。當時殖民政府的政策是不再讓台灣人當台灣人,台灣人不能是他自己,他必須是日本人。根據這個理路思考「學校不要教母語」,你會發現,告訴你這句話的人,就是殖民者的思維,而他說這句話所使用的語言,就是殖民者的語言。
我曾經就讀草屯鎮的碧峰國小。在我就讀該校的一九八五、八六年間,校園四周為水稻田所圍繞,校內百分之九十以上學童的母語是台語。黑板左下角,每天都寫著當天值日生的姓名,而值日生旁邊則登記著每日「說髒話」學生的姓名。我和我的同學們被鼓勵彼此監視、舉報。舉報人和「證人」一齊舉證,被舉報的「說髒話」者就被登記在案。姓名下頭,則以「正」字來表示累犯次數。 千萬不要搞錯了。這裡所謂的「說髒話」,就是說台語。我曾經因為開口唱前一天晚上和祖母一起看的楊麗花歌仔戲而證據確鑿地「說髒話」;或更準確地說,「唱」髒話。我的童年,中國國民黨全面黨國教育的最末期,台語,及任何其他母語,不被允許存在於義務教育的場域中。
實際上,為孩子提供台語家庭教育的環境,需要相當特定的能力,而我將會是極少數具有這種能力的家長。畢竟,「爸爸,天上的『銀河』,台語要怎麼說呢?」回答不出來不打緊,真正關鍵的問題是:「那你知道去哪裡找到正確而適切的答案嗎?」我回答得出來,而且我知道上哪裡去找答案。那麼,我的孩子和你的孩子所掌握、享有的教育資源,就產生懸殊的差距。這樣的差距,相當有可能累積成你、我的孩子謀生能力的差距。最終,變成社經地位、階級的差距。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