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本小說,心裡有些沈重感…
現實對人心的考驗無時無刻存在,有些人用自以為是為你好而說著善意謊言、有些人不自覺為保護自己而說著認為不傷人的謊言,有些人以愛為名、有些人以自己為受害者為名當作藉口而不尋找真相…
但謊言終究還是謊言,當謊言被揭穿那一刻,是現實的不堪…
但,現實的真相若是帶給大家痛苦,這樣的真相有何意義呢?
這本小說的真相,一直到最後兩兄弟的對話,才漸漸浮現出來,可是人一旦說過一次謊言,就可能會再說第二次,這真的就是真相嗎?
妹妹海利想要找出真相是為了幫姊姊找到正義?或是尋求自我救贖?
警官多年後對當年辦案經過的陳述是自我良心譴責?還是為當年未能出聲的懦弱做補償?
人生本就是真真假假的現實與謊言組合而成!
小說中沒有無惡不赦的大壞蛋,有的只是再真實不過的人性!
一開始閱讀這本書時,我腦海中回想起之前閱讀的另一本小說「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不自覺地心又揪在一起…
作者透過找出死亡的真相,間接也揭開許多在社會角落不被關注的人們的情況,提出了許多數據顯示出這樣的一群人確確實實存在著、也的確數量比我們所能想像的還多!
其實,不光是日本、在台灣也同樣有許多類似的情況,如果我們能夠分出多一點關心給周遭的人,或許社會新聞上的悲劇會少許多…
死亡可怕嗎?
我想死亡本身不可怕!
可怕的是死亡背後所呈現的孤獨、壓力、各種不平等對待的現實…
因爲那其實都是在活著的時候所承受的…
我曾經不只一次想過
「就這樣死去,是不是什麼痛苦煩惱都沒有了?」
但是,當我想到母親悲傷的樣子、妹妹可能又氣又難過的樣子、朋友們惋惜的樣子⋯⋯
我就放棄用死亡來逃避現實的痛苦了…
而看完這本書,我覺得自己相較之下,其實幸福很多,我沒什麼資格去說自己痛苦了⋯⋯
閱讀完這本書之後,不可思議地讓人紛亂的思緒沈澱下來、同時帶給人繼續往前行的勇氣!
不論是生老病死、工作上遇到瓶頸等等,都是每個人在人生道路上會遇到的,而當我們遇到這些事件或挫敗時,要如何去面對?要如何排解低潮的情緒? 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
甜食的確會讓浮動的心情冷靜下來,尤其當我們吃到一份充滿回憶的甜點,更會讓我們感受到那時候的感動!
有時候,自己在極度忙碌之餘,找家甜點店,坐下來,靜靜品嚐一道吸引目光的甜點,好好放鬆心情,突然就覺得似乎沒有問題是解決不了的!
話說書中的每道甜點都好吸引我唷!
我要好好收藏一下每則故事後的食譜,找時間自己來嘗試做看看?
可能透露部分書的內容
五個看似獨立的小故事,卻在很自然地情況下就串連起來,不是像以往閱讀小說中因果關係,而是像現實生活中妳我總在不經意的時候遇見的某某某,原來就是那個誰誰誰的OOO或XXX !
很喜歡作者把小鎮比喻做水族箱,我們都像水族箱裡的魚兒,看似無憂無慮地游著,實則為了各自遭遇及內心壓抑的情緒而欺騙觀賞水族箱的人們、更是欺騙自己,以為不去面對、把自己隱藏起來就可以看不見問題、看不到傷口…
自己何嘗想要躲起來獨自舔舐傷口,只不過是害怕他人嗤笑的眼神、害怕不被信任的感覺…
從第一篇的主角-幸喜子,初戀的突然出現,明知他還是會離開,但感覺得出她內心仍然有小小地希望能出現奇蹟,而這一篇的最後,啟太告知死了一隻魚,內心立刻「登愣」…
可是幸喜子用自己的方式來面對,讓人有種處之淡然的感覺,沖散了腦海中無數臆測!
第二篇的晴子與啟太,讓我看到從小小魚長大成小魚的青春期的他們,開始面對不只是家庭的變故,更提前要面對大人世界的無情對待,兩人各自從對方身上看到不同的勇氣,然後互相鼓舞對方!
第三篇的沙世、芙美姊、環姐是一個奇妙的組合,不管是追隨男友選擇自殺的地點而來到這個小鎮的沙世、或者身為「女蛹」的芙美姊、又或是因老公外遇而跑來小鎮要求重史先生履行承諾的環,都各自有故事、各自努力想要找到一個讓自己往前游的答案;彼此卻又牽連在一起,相互扶持對方一把…
最後的答案卻給自己一個大大驚嘆號❗️
這個驚嘆號,意外地給自己一絲絲幸福感~
第四篇的唯子與宇崎無法在一個地方停留下來,每隔一段時間總想衝出去,在別人眼中有病;可是自詡正常人的我們難到不曾想過想要逃離眼前的生活?只想去一個沒有人認識自己的地方嗎?書中的他們倆只不過是真的付諸行動、不過是出走頻率比一般人高、只不過是想要努力找一個可以自由呼吸的地方啊⋯
唯子最後的決定,讓我在心裡會心一笑並且祝福她達成自己願望!
最後一篇的櫻子讓我感到揪心、讓我也質疑自己活著是為了什麼?我幸運的身邊始終有給我當依靠的另一半,可是這世上有多少人沒有我這般幸運呢?
我個人覺得「成為海」放在最後一篇,真的是貫穿整本小說,不只讓大家感受到大海的無盡包容,更因為看到了那個決心要相信自己可以撐下去的女孩、以及櫻子的堅強、樂觀,也讓自己看到並且對生活產生正面勇氣與信心!
這本書,獻給在這個現實生活水族箱裡 努力游著、努力活著的每一個你我!
何謂完美?
既是主觀亦是客觀的存在意識。
單身時,會嚮往想像美好的兩人親密關係;而在有法律效力的關係之下,卻想念一個人的自由…
其實都只是人對於現實的不滿足、對自己所沒有的東西感到渴望…
我始終相信人性惡說、人是自私的,所以不管再融洽的關係,彼此一定會有自己所隱藏的秘密;就如同書中所述:可能隱藏原生家庭的問題、隱藏自己的缺點性格、隱藏曾遭受的霸凌事件⋯,都是自認為不好的那一面,多是因為擔心另一半對自己的印象不好、甚至因此而捨棄自己。
而又有時候隱瞞另一半卻是因為自己不想對方多想,自以為是為對方著想的「好意」…
不論是那種原因,人與人之間一定會有所謂的「秘密」;說與不說,決定權在於自己。
但若因此造成彼此誤解、甚至將產生的衝突狀況究責對方,兩人的關係勢必不長久;如何維繫彼此之間的關係,不管如何、旁人都無法提供100分的協助,端看兩人對著關係的重視程度。
書中藉由莉西要找出誰殺了亞曼達?而延伸出其他夫妻檔的關係,表面上的相愛,實際上有多少的真實?而莉西本身婚姻問題,是否也是因自身秘密造成長久壓抑的結果?會走入婚姻的兩人,一定都曾經有過美好的時光,現實生活壓力造成的摩擦,慢慢累積成心理負擔,讓人一步步走向爭執,有時因爭執而說開的兩人因此誤會冰釋、感情更近一步,有時因爭執而互不相讓的兩人就此分離也不在少數。
這世上不管是夫妻關係、或是朋友關係、甚至是血緣關係,都有可能分分合合…
「人」始終是最複雜、最沒有完美標準答案的存在!
最後揭露結局的真相有些令自己傻眼!
(當然是因為自己猜想了許多結果,卻沒猜到是這結果???????? )
但是更多的是關於書中提及的夫妻之間關係,讓自己覺得沒有身處其中的人,或許只是稍有感而已…對於已經結婚10年的我,當中經歷了各種酸甜苦辣,箇中滋味只有自己了解…
當然,我很幸運自己甜多於酸????
????這是一本帶著推理因素、卻隱含許多課題讓人深思的小說!
催眠,無處不在!
看完這本書,深表同意!
透過第一人稱「我」-催眠師的角度、以及合作搭檔-心理諮商師的視角,分析一樁樁來尋求解答的案件,讓人得以窺視催眠的世界。
這本書同時打破我對催眠的既定印象,不是那種探詢前世今生的因果,而是真實生活的因果!
這本書看似是心理層面的書籍,實際上比較像是短篇推理小說,每則獨立的故事背後有著不同的因果關係。
很多時候,人們尋求心理層面,說好聽想透過催眠來更了解自己、找出自己行為的潛意識原因,其實都是在替自己的行為合理化、也可能是在找一個原諒自己的藉口。
我個人蠻喜歡看這類的小說,有種偷窺他人內心的感覺,同時也反觀自己是否也會有類似這樣的行為?自我省思自己的言行,也可能如同前面所言,找一個原諒自己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