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同意前面的書評,這本書的註解排版亂跑到讓人很惱怒。
回到內容本身,有很多撰寫專書的作者可以將生命經驗與主題知識流暢而不突兀地結合在一起,但顯然《月經不平等》的作者不是⋯⋯這本書比起「談論月經的歷史與文化現象」,更多是「談論月經與作者之間的關係」,不是說後者不可行,畢竟月經與所有女性息息相關。但除了前面的月經神話與血的賦權帶著詩一般的美,以及後面女性因為生理用品而與社會抗爭這點確實有切題「月經不平等」與「月經貧窮」的現象,讓我有所共鳴與思考,其他部分的內文卻像作者巴不得想立刻甩掉的經血。有很多時候,作者似乎更想寫自己的自傳,討論延伸出來的家族八卦,而不是專注在「月經」本身。希望未來有更多認真討論月經困境的公衛書籍,以將這本書從書架上替換下來。
這本書對我來說,含金量其實比同樣由心靈工坊出版的《女英雄的旅程》更高,女英雄的旅程是入門書,比起神話學與文學中的女性,對近現代的女性現況有更多著墨,而《童話中的女性》則有更多童話中的情節如何對應人的意識與潛意識解說。
作者von Franz提到,童話是無意識的補償,在凡人故事與透過千年形塑的神話之間,尤其在一神信仰的基督教席捲歐洲文明之後,異教女神被驅逐,女性的形象遭到限縮,若不是貞潔聖女,就是萬惡蕩婦。而童話就是這些漏洞的補遺,將基督教所排擠的文化潛意識搜羅起來。
只是不知道榮格派的學者寫作是不是都有一個很難描寫的特性:讀起來特別人讓想睡。閱讀本書其實也需要對榮格心理學派的基礎認知。導致我看得很緩慢。作者提出的有些論點,我並不完全贊成,但我非常喜歡她在〈美麗的瓦希麗莎〉的一段話:「一個人越瞭解自己的弱點,就越能夠保護自己對抗其他人的弱點,因次自己的內在邪惡會認出別人心中的邪惡。」這也正是我學習心理學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