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常在網路成癮的孩子身上觀察到人際關係破裂的問題,包括與父母的關係緊張、衝突或疏離,以及在同儕間不受歡迎、被孤立、被排擠,或者孩子本身不善與人建立關係。 一個人能在現實生活獲得有意義的人際支持,與家人、朋友有穩定、信任、自在且親密的人際連結,自然會將心力從原本屬於自我破壞行為的網路成癮,重新投入有建設性的活動,例如課業學習。因此要先處理的並非網路使用,更不是課業學習,而是關係議題。
同時,父母也最好在孩子就讀國小中低年級階段,就及早幫助孩子建立良好學習習慣,以及認識更多有助於學習的技巧或方法
甚至,為了幫助記憶,不只反覆書寫,還需佐以記憶策略。例如,背誦英文單字時,可以邊抄寫、邊唸出聲音,同時理解單字的結構,包含字首、字根或音節等,這樣會比只是反覆抄寫來得有效果。 此外,記憶背誦有幾個關鍵,首先是「提取」比「輸入」更重要。有意識的回想課文內容一次,比無意識抄寫十次,更有助於記住課文內容。
當一個人在某件事情上看不到未來成功的希望,評估自己完成這項任務的可能性極低,也就是所謂的「低自我效能」,便會減低再度投注時間與精力的意願。
出身香港的神經語言程式學(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NLP)權威李中瑩老師曾提到三個限制人們追求成功快樂的局限性信念,分別為「我沒有能力……」、「我沒有可能……」和「我沒有資格……」。我在此借用李中瑩老師的觀點,課業失敗或學習動機低落的孩子,內心深處也有阻礙他們對課業學習展現積極態度的三種局限性信念,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