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讀書評

不便利的便利店

《不便利的便利店》的書評

故事由數個短篇組成,場景都圍繞在這個便利店發生,各個短篇都反映了各自的韓國的社會現象,因為終究還是被歸類於療癒系的書籍,因此每個短篇的故事都算是美滿結局。在看的時候就覺得,這個小說蠻像韓劇的布局(不同事件構成長篇的這點),好像也有改編成戲劇的消息。故事最初也是唯一的謎題就是主角過去的往事,屬於平淡的開展及結局。

閃亮亮共和國

《閃亮亮共和國》的書評

前作《山茶花文具店》出現的人物背景補充設定,以及後續故事補完。

山茶花文具店

《山茶花文具店》的書評

由數個短篇組成,文具控應該會很喜歡的一本小說,內文的書信都有實際圖檔很用心,也融合了鎌倉風土及食物的介紹。但情節內容像日記一般,類似隨筆小品形式。

十三級階梯

《十三級階梯》的書評

是一個以死刑為主軸的社會派推理小說,內容除了著重在死刑的執行和司法過程外,也點出日本刑事體系的問題。結構相當縝密,畫面感十足,場景(分鏡)做得不錯,且沒有懸而未決的伏筆,也沒有多餘的角色或沒用的小人物。收尾相當乾淨!雖然主要是反映日本的現象,但依然還是有借鏡之處。

操縱彩虹的少年【炫目迷離版】

《操縱彩虹的少年【炫目迷離版】》的書評

本書的解謎成分不多,可能是因為這是較早期的作品。與其說是把謎團解釋清楚,指出當今教育制度的問題這部分,更為有趣;主角光瑠明顯不適合傳統的教育系統,引發很多衝突,也有些因為被限制在教育框架下壓力很大的高中生,中間的對比值得反思。「光樂」的設定很新穎且別出心裁,且因為事件的未明朗化,對主角光瑠的動機有所好奇,因此會吸引人一直讀下去。缺點是對事件後續的細節解釋不太清楚,會有種嗯怎麼好像沒交代清楚就結束了。

地下鐵事件

《地下鐵事件》的書評

這本不是小說,是報導文學。我覺得村上這本書的前言寫得很好,把前言看完就能大致理解整本書所要表達的內容了。由於我也是個捷運通勤者,在閱讀事件受害者的故事時,代入感很深,因為對他們來說這些每日上班通勤事件,跟自己的經驗相差無幾,日常感十足,深深認同這就是我的日常(搭捷運、要幾點進站、在哪裡轉車、月台在哪裡)。此外還探討一些額外的問題,例如官僚制度無法應對緊急狀況、還有對媒體的批評等等(這些受害者清一色對媒體諸多批判)。

月亮與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的書評

主要是傳記小說,主角的原型是畫家高更,敘事方式是直線進行,單一的主線,由數個章節構成,每一章節的篇幅都不是很長,每個章節大多只描述一個事件。人物描寫相當鮮明,可以看出作者所想影射的種種人物形象。但由於改編自真實發生的傳記故事,故事內容相較比較平淡,起伏也不甚強烈,倒是可以一窺藝術家的思想風格。

逝去的王國之城

《逝去的王國之城》的書評

這一部是相對比較晚期的作品,社會派推理小說但帶有奇幻元素在內,主角又再度是初中男生。但相較於早期作品來說,這部作品就有還蠻多不太紮實的內容(例如你一句我一句吵架或打打鬧鬧元素,而且篇幅不小;或是熱血的正義大叔;又例如平行世界突然就跳出來,但也幾乎是沿用它人設定,也不算是設定很精確)不過反映的社會現象依然相當沉重而現實,霸凌的議題和社工資源的探討。

這一夜,誰能安睡

《這一夜,誰能安睡》的書評

這部作品是宮部美幸中少數篇幅較短的作品,依然是初中男生的視角出發來寫作。這個年紀出發的主角,才能夠天真到能夠對大人的現實提出反思(但還不到批判的程度)。雖然是推理小說,但沒有血腥成分,整體而言是溫馨風格,但一如往常還是會帶出想要反映的社會問題,這部應該是想描寫親情,跟得到鉅額遺產的周遭社會反應吧。在敘述其他社會上的人(例如鄰居)聽到這新聞的事件蠻有趣的。最後雖然是結局是美滿的,但現實生活親情的糾葛,我想是沒辦法這麼簡單解決吧。

最後一戰【納尼亞傳奇系列】

《最後一戰【納尼亞傳奇系列】》的書評

首先因為他主軸還是童書,而且還是數十年前出版的童書,因此情節上都是主角為主,直線且直接的劇情推進,完全不拖泥帶水,劇情進展相當迅速且主軸很明確,不像現在大多數的奇幻小說會敘述支線,或是鋪陳其他伏筆,就會有較冗長的弊病;另外很多人批判裡面的種族歧視等等的問題,我認為是因為數十年前出版時空背景使然,不能以現代觀點一言以蔽之。在讀整套納尼亞前,已經先知道這是一套很有宗教寓意的小說,很多角色的形象基礎都建立在基督信仰之上;所以劇情的大方向就會和聖經故事一樣,不信的人必定給予懲罰(負回饋),相信的人給予獎勵(正回饋),作為一套童書,用這些譬喻來描述此宗教的核心價值,讓小孩子容易理解,真是再適合不過了。只能說最暢銷的《獅子,女巫,魔衣櫥》大概是其中宗教意味沒那麼濃厚的,若不是相關宗教,劇情中傳教信念有點太強,到最後有點念不太下去。這個版本翻譯翻得相當好,而且有很詳盡的翻譯註釋。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