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面對死亡,為什麼我們文化中的主流敘事都是這種奮戰、抵抗和否認的英雄故事呢?為什麼死亡這麼常被描繪成非要打敗不可的敵人?為什麼要將它視為一種羞辱或失敗?
所有我覺得羞恥、擔心別人發現、知道自己做錯的事──這些全是沉重的包袱。背著它們實在累人。相反的,想像一下,如果沒有帶著太多的陰影過日子、沒有太多關於自己用不正當手段行事的痛苦記憶,我會是什麼樣子? 這就是為什麼不要為了一己私利而欺騙他人、不要為了滿足自己一時的目的去傷害別人,也不要為了貪圖便利而捏造或扭曲真相。因為這樣做有其價值。
在我看來,瑞典這幾年開始醞釀一種新的謙遜態度。越來越多人願意向內心觀照,看待世界也不再那麼武斷,會嘗試新觀點並質疑舊觀點。
如果能以溫柔、和藹的眼光審視自己、帶點幽默感看待自己的瑕疵。想像一下,如果可以毫無保留地關愛自己,就像我們對待孩子或別人那樣。這會對我們大有益處。我們內在的神聖心境就會萌芽。
要怎樣我們才值得從自己身上得到人性的溫暖?我們要變得多優秀、多有成就、多帥氣美麗?我們要為自己犯下的小錯誤贖罪多久?我們經手的每一件事究竟要做到多完美無缺?我們真的能達到那種境界嗎?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