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love the movie version of "P.S. I love You," so when I found out this book is written by the author of the book of "P.S. I Love You," I bought this sbook right away. Since English is not my mother language, it took me a while to finish this book. After my reading, I found this book is rather touching and full of warmth!<br /> I love the way Cecila Ahern told this story with emails, instant messages, mails between characters in the book. And Rosie Dunne is a very brave woman who persuade love and dream with all her enthusiasm. I'm glad the main characters found they are meant to each other in the end of the story.
因為看了這個作者的東京博物館‧買物,那本書,就想再看看他的其他書,剛好在圖書館翻到了這本。<br /> 內容大概在介紹七位瑞士的建築設計師,我對建築沒有什麼研究,不過作者以很多圖片去大概歸納這些建築設計師的手法和特色是什麼,讓我覺得很有趣。<br />
以下大概是我看了很有感覺,也超愛的設計:
像是喜歡以圓柱及石板貼牆的馬里奧‧博塔(Mario Botta),他設計的施洗者聖喬凡尼教堂(Church of San Giovanni Battista)還有塔瑪洛山小教堂(Chapel Monte Tamaro),很吸引我,建築外型特殊以外,建築內部的光影變化看起來也很棒,尤其塔瑪洛山小教堂的座落地整個超夢幻,真的像仙境一樣。
我還喜歡聖地牙哥‧卡拉特洛瓦(Santiago Calatrava)設計的史塔赫芬火車站(Stadelhofen Railway Station),這個火車站在月台上方設置的行人步道很棒,看著圖片中的人們還可以坐在行人步道旁發呆,很令人嚮往。
聖地牙哥‧卡拉特洛瓦的設計我都很愛,再來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設計是他的法茲凱勒藝廊(Pfalzkeller Gallery),這個藝廊現在好像已經不是藝廊了,它最妙的就是晚上會看到它的入口,可是早上入口會整個隱藏起來,很驚豔。
再來還有一個建築設計師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他的保羅克利中心(Zentrum Paul Klee)很棒,就像是在一大片草原中的三座小山丘,這座建築物與草原很自然的結合,而且建築物的波浪形狀很美,非常想親身站在建築物前觀賞!
作者真的很用心,連各個介紹的建築物地址、票價、開放時間都寫好好的,讓人不禁想趕快計劃個瑞士建築之旅了呢!
因為實在太好看,翻開後完全停不下來地將整本書在一天內看完了!<br /> 整本書記錄了幾米如何成為幾米,還有幾米自己對1998年起至2007年止之作品的一些構想,我尤其喜歡看幾米創作的過程,像是將先以分鏡小圖構思繪本,或是之後設定主角走的路線圖,超有趣的。<br />
幾米的圖色彩很鮮豔,每每讓我驚訝,到底要怎麼把那麼多色塊完美的融合在一章圖裡呢?幾米的文字也常讓我揚起嘴角後,帶點淡淡的感傷。
雖然之前並沒有看很多幾米的作品,但是看完這本書後,很想去把幾米之前的作品全部翻出來閱讀,甚至是蒐集起來,還有一些想提起筆來畫些什麼的衝動。
另外還有一些出版的小花絮,像是原本有多少封面之類的,裡面我最愛的一篇文章就是幾米的女兒---柔柔寫的那篇"我爸逼我寫的東東",超可愛的~
跟之前的超市系列很像,不過真的沒想過會有人特別去注意郵局呢!能跟著書探訪各國不同風格的郵局真是太有趣了~<br /> 不同國家原來代表郵局的顏色也不同呀,像芬蘭郵局主要用橘色和紫色圓點代表郵局,超可愛又具有活力,透過這本書能知道這樣微不足道的小事,超酷的。<br />
也沒想過郵局販售的東西有那麼多種,像是會賣送信的玩具車,或是郵筒,整個激起我想衝去研究一下台灣的郵局到底長怎樣的欲望,雖然應該也只是個五分鐘熱度的小小狂熱(笑)。
另外,讓我覺得很妙的還有瑞典電車後都會掛著郵筒,這樣大家寄信方便許多呢,what a brilliant idea~
總之,這本書不太需要用到腦袋,也不大本,又可以快速翻閱,翻到每一頁都讓人有不同驚喜,是本讀完會想更仔細觀察生活週遭的書。
不論想過多少次的"如果那一天"、"如果可以再重來",人生永遠沒有時間倒流的這回事,發生了天大的事,也只能繼續往前走。
我自己很喜歡裡面保羅說的一句話:「重點是,我對你不滿很久,但那對我們兩個都沒有好處。我用了很多時間生氣,而那些時間我再也追不回。現在我看到你這樣,看到你對你的婚姻這麼憤怒,我只想告訴你,有時候誰對誰錯並不重要;有時候,生氣只是一種壞習慣,就像抽菸,你根本想都沒想就一直在毒害自己。」
看到這段話,我覺得我以前也用了很多時間在生氣、懊惱、後悔、傷心,但是無論有多少負面的情緒,已經發生的事是無法被改變的,只能用之後的時間來彌補,當然也有可能一直無法彌補就是...
情緒人人都有,只是如果讓自己身陷於情緒中太久,那就想保羅所說的一樣,是持續在毒害自己,我想以後我會盡量控制自己,讓自己別服毒太久。
看到這本書的書名「這是我要的人生嗎?」,引起了我的興趣,畢竟自己也曾在心中問過自己無數次這個問題。
對勵志書籍總有種老調重彈,或是總是在說同一套東西的感覺,這本書雖然也是重申很多舊觀念,只是我覺得他的講法和邏輯我比較能接受。
書所涉及的範圍很大,期望、選擇、成長、幸福、犯錯、成敗、價值、婚姻、夢想等等,讀完整本書,雖然自己的方向還是有些不確定,但的確有更篤定某些事,也肯定了自己某部分的想法,對我幫助很大!
以下是一些我自己喜歡的句子:
「生命的奧妙,就在於祂沒有真正明確的答案,答案不在別人的給予,而在於你自己去發現」、
「愛不是把我們認為好的東西,拼命地塞給孩子或學生,有些時候需要和時機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清楚自己要什麼,你就會越來越簡單輕鬆」、
「如果她能理解,父母之所以不懂得愛她,是因為他們也未曾得到她祖父母的愛,是他們沒能力給她,並非不給她,他們給弟弟很多,也跟愛無關,只能算是以愛為名的賄賂而已」、
「很多時候我們所說的話、所做的事,我們都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我們努力,只是因為恐懼,還有想除去內在的不安,而不是知道我們想到達的地方,以及想過的生活。即使我們已經抵達了目的地,仍沒命地向前狂奔。到最後,我們的內在就只剩下厭倦和怨恨,生命毫無意義和價值。」
期許自己能以更有智慧的方式面對未來,也希望每個人都能尋找到自己想要的幸福和快樂。
好喜歡這本書。
作者以便當為主題,一邊旅行一邊拍了很多人的便當,所以書裏頭可以看到來自日本各地、在不同工作領域的人的便當。有些人的工作很酷,像是海女、牽馬員、稻草屋頂職人等等,看了各式各樣的便當,覺得好有趣。
翻開書後,會先看到該篇要介紹的人和他/她的便當,再翻頁後,右邊會有吃著便當或許是開心或許是沉思的樣子,左邊則是便當的故事。每則故事都短短的,很快就能閱畢,整本書很適合只有瑣碎閱讀時間的人閱讀(,也適合像我這種看愛圖片的懶讀者XD)。
看了這本書讓我也想起了國小帶便當的回憶:國小的時候我都會帶便當去學校蒸,每天的便當都是媽媽幫我準備的,很多時候都是前天晚上的剩飯剩菜,有時候前晚沒剩菜時,媽媽就會提早起床另外再煮菜讓我帶便當。
日本的便當好像都是以冷食為主,但台灣人的便當通常都會蒸過再食用,那時中午打開便當,有時一些菜蒸過後,顏色都會變醜,有時候還會跟媽媽抱怨,哈哈,但過了國小後就再也沒帶過便當了,看完這本書有點想自己做便當中午吃呢!
看了裡面39個便當後,發現日本人的便當真的好常出現玉子燒和醃梅子(笑)。
我想我喜歡這本書的理由大概是,作者心中浮現了以便當為主題的構想,這個構想就一般人而言可能覺得「便當有什麼好拍、好寫的?」,而作者還是慢慢的去實現了心中的構想,而這個構想的實體─就是這本書,也真的傳達出幸福的便當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