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建立、发展、扩展和抉择的嬗变框架,分析各阶段典型国家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的实施背景和条件、运行机理和社会经济效应,进而探讨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的发展规律与基本理论,最后提出优化中国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的思路。
研究表明,由于资本市场收益较高和收益变动幅度较小,在英国和美国,实账积累个人账户制更具有吸引力;为了保障老年人收入,保留传统的现收现付制而非最低养老金制度是有必要的[8]
他们指出,发展中国家往往缺乏发达的资本市场和较强的管理能力,基金积累个人账户制易发生扭曲,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现收现付制计划会更加有效率[7]。
首先,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现收现付制具有负面效率影响;其次,却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它能带来有益的公平效应
他们认为,世界银行在《防止老龄危机》一书中所体现的政策思想与其说是一系列特定的支柱,不如说是一系列潜在政策的组合,对养老金制度的认识误区来源于未能有效区分养老金制度的私营化、预提基金、多样化、待遇确定型与缴费确定型的比较四个方面
误区1:个人账户制增加了国民储蓄; 误区2: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制收益率高于现收现付制; 误区3:现收现付制下的收益率下降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误区4:公共信托基金对股票的投资没有任何宏观经济效应; 微观经济方面 误区5:基金积累个人账户制的劳动力市场激励作用要强于现收现付制; 误区6:待遇确定型的制度激励人们提前退休
误区7: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制下所存在的广泛竞争能够促使管理费用处于较低水平; 政治经济学方面 误区8:腐败与无效率的政府是个人账户制出现的理由之一; 误区9:待遇确定型现收现付制计划存在较差的救助政治; 误区10:公共信托基金的投资存在浪费和管理不善的问题。
在基金制与现收现付制的效应方面,阿隆认为,当人口增长率与实际工资增长率之和(即生物回报率)大于市场利率时,现收现付制可实现代际之间帕累托有效配置,基金制会使得促使以后各代生命期效应都减少的跨时配置出现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