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課程】疼痛教我們的事

4.9 / 9
  • 語言:繁體中文

第一個探索疼痛的聲音內容

疼痛科醫師楊琢琪 × 身心科醫師柯凱婷 
從身體到心靈,帶你重新關照身心、告別疼痛!

慢性長期疼痛像一道陰魂不散的陰影,經常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台灣至少七十萬人身受下背痛、關節不適困擾,久站久坐腰椎拉警報,長期疼痛卻找不出原因......

疼痛,不僅帶來身體的苦,還會影響情緒、工作效率,讓生活節奏一團亂。但當我們缺乏完整認識,往往只能停留在表淺、暫時性的舒緩,疼痛依舊反覆發作。關鍵就在於:疼痛不只是單一部位的痛感,更是身體系統的呼喊警報! 而你,是否聽懂了「疼痛的訊息」?

專業疼痛醫師將用最療癒的聲音,帶你一同聆聽疼痛想說的話!


【內容特色】

● 生活案例 × 治療心得
疼痛專科醫師透過真實案例,包含常見的下背痛、骨刺、全身性疼痛,說明各種問題根源與改變的方法

● 疼痛知識 × 全方位關照指南:
內容涵蓋疼痛訊息、誘發因子、身體習慣、飲食營養、情緒壓力、治標與治本搭配方式,一步步解開疼痛的深層圖像,重建自我修復

● 正念引導 × 身心療癒:
身心科醫師特別為疼痛朋友設計「正念」練習,不論是身處疼痛、日常焦慮,都能隨身聆聽,陪伴你鬆開大腦的疼痛音量與壓力迴圈,拿回情緒主導權


【節目內容】

八集精彩內容 + 四集實用練習 ,
從疼痛知識到身心練習,改變你和身體的關係

✩疼痛科醫師的全方位疼痛指南✩
00|療癒,從理解你的疼痛開始!
01|沒有痛感,是不是一種幸福? 疼痛背後的「潛台詞」
02|沒有傷,為何還會痛?身體的疼痛機制
03|疼痛,當身體的微環境失衡
04|改變身體的習慣
05|你有易痛體質嗎?
06|身體真的會記住心靈的傷?疼痛心理學
07|你聽過疼痛科嗎?治標與治本的疼痛管理
08|第1天的痛與第100天的痛,有什麼不同?疼痛的自我療癒 

✩身心科醫師的覺察療癒工具箱✩
>>>附贈四集正念引導音檔<<<
SP系列音檔|正念練習:走出疼痛的負向循環
SP01|呼吸覺察:十五分鐘隨時舒緩身心
SP02|照顧疼痛:安撫身體的不舒服
SP03|釋放情緒:緩解焦慮、擔憂與壓力
SP04|放鬆睡眠:從深層修復開始新的一天


【聆聽節目,你可以獲得...】

1. 擺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建立系統性認識:
從疼痛成因、機制與應對方式,完整認識疼痛,培養對身體訊息的判讀力。幫助你找到改變的關鍵,不再只停留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2. 療癒安定,隨時舒緩疼痛與日常壓力:
我們的大腦傾向記住負面感受,忽略正面記憶,正念音檔系列提供每日自我練習,減輕疼痛感受、擔憂和壓力,改善睡眠。不論是身處疼痛,或日常面對各種焦慮時,都能幫助我們穩定身心。

3. 自我照顧,從身體到心靈全面關照:
全系列包含「生活案例 X 疼痛知識 X 正念練習」,從身體知識、生活習慣到身心練習,根本改變疼痛因子,同時穩定大腦情緒訊號。不只推薦給慢性疼痛的朋友,更是置身高壓、緊繃生活的每個現代人都需要的自我照顧守則!


【如何使用SP正念音檔?】

這一系列音檔,由馬偕身心科主任柯凱婷特別為疼痛困擾的朋友設計。但即使不是疼痛者,正念練習也很適合每個人,幫助我們放開日常的高壓焦慮與繁雜思緒,平穩安定下來,重新和自己的身體、內在連結。

這一系列共有四個音檔:

第一個基礎練習【正念呼吸】,如果你剛開始接觸正念,建議從這個音檔開始練習,每天練習、一天多次都可以,透過呼吸靜心、刺激副交感神經,脫離下意識的慣性想法,練習覺察力。

第二個音檔,是【照顧疼痛】的練習,被持續的疼痛干擾時,可以嘗試運用這個練習舒緩不舒服的感受。

第三個音檔,是【舒緩情緒】的練習,當你陷入強烈的情緒浪潮,或者因為疼痛而憤怒、沮喪、憂鬱時,可以試著用正念接納這些情緒,讓自己平緩下來。

第四個練習則是【睡前放鬆】,適合在睡前讓身心安靜平穩,身體每個部位都徹底放鬆,緩解一整日不自覺的壓力和緊繃,進入深度休息。

你可以自由選擇任何音檔做每日練習,也可以一天重複幾次或嘗試不同練習,不需要在很安靜的環境,公司、捷運、公園、家裡,隨時都能開始,沒有完整做完也沒關係。

練習時,可以選擇坐在椅子上或地上,如果身體有疼痛不舒服,躺著練習也可以。記得用靠背、墊子或毛毯照顧自己。過程中,你可以閉上眼睛或看向前方地面,身體坐穩,保持脊椎挺直,減少不穩定的姿勢可能帶來的傷害,但如果有疼痛困擾,不用勉強,讓自己處在舒服的姿勢就好。除了睡前放鬆,其他三個練習都盡可能保持清醒,跟隨引導語,覺察和感受身體,如果快睡著了,可以張開眼睛練習或微微動一動身體。

這些練習只是正念的一小部分,希望能讓你打開正念的大門,在練習裡感受到覺察的力量,呼吸的療癒。請記得,所有練習都是為了好好照顧我們自己,更溫柔關照身體與心靈。


【什麼是正念?】

正念(mindfulness)的概念起源於佛學禪修,傳遞到西方後,1979年,美國麻州大學醫學院教授卡巴金(Jon Kabat-Zinn)在麻州大學醫院首創正念減壓團體,將正念引進身心治療的臨床現場。

由於創新的治療元素與效果,過去30年正念減壓團體在美國引發了廣泛的研究與應用,這波風潮亦被稱為第三波心理治療。現代心理學、腦神經科學、認知行為理論,都對正念的治療發展出各自支持的理論。

正念的核心是「有意識的,對當下的內外狀態保持一種開放、不帶評價、平實的覺察。」,透過持續的練習,把注意力停留在當下的身體感知,覺察腦中流轉的念頭、情緒,客觀如實的感受自己,然後更進一步開放的覺察外在世界。

卡巴金教授的第一批研究對象就是慢性疼痛病患,研究發現透過正念練習能減緩病人的疼痛病況,包括降低大腦的疼痛音量、對疼痛的情緒反應。國內外許多醫院的疼痛門診,都會使用正念來幫助病人處理疾病引起的痛苦,舒緩症狀。至今,正念被運用在多種臨床治療,包括減緩壓力、焦慮、憂鬱、成癮、睡眠障礙,英國國家健康和臨床卓越研究中心也把「 正念認知治療」列入推薦的主要療法之一。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