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悔是為了改進後不再犯,最重要的恰恰是「以後」。
懺悔分為兩個部分:「以前」做錯了,「以後」不再做;不能只是懊悔以前,忽略了以後。
人生的軌跡都逃不開因果的運作,然而佛法所說的因果律,並不是如一般人所誤解的消極或無法改變。人雖然無法離開因果的安排,但卻可以憑著後天不斷的懺悔與斷惡修善,老實唸經,認真執行「因果債,功德還」,一點一滴改善先天的惡因。阿伯說:「佛助自助者,自助得佛助,若想得佛助,自己先自助」
答案是唸佛。如果家人陽壽尚未盡,但須受病苦折磨,病人自己唸佛或親友幫助唸佛,可使病情穩定或減輕痛苦。如果精進唸佛,更能使親友的病苦往健康的趨勢發展。如果家人大限已將到,而承受著苦痛時,唸佛可使受苦者一路好走,沒有罣礙
聖嚴法師說:「唯有生者安,亡者才會安。」我們若能以學佛的正知正見,幫助將離世或離世不久的親人,給予他們正確的佛法引導,讓他們將身心依托在佛號上,而不是四大剝離的痛苦上。如此,便能讓我們摯愛的親人減少許多痛苦跟罣礙,得以順利往生。
知命、認命、再造命。
能做到十善業道,然後以善國迴向一切眾生,才是持戒成就的標準,然後可以往生佛國。」
南懷瑾先生於《花雨滿天─維摩說法中講述》:「《維摩詰經》:『持戒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行十善道滿願眾生來生其國』,真正戒行清凈了,就是菩薩的淨土。
《維摩詰經》沒有講得這麼可怕,你只把十善業道做到,一切戒行早圓滿了。
身三業:殺、盜、淫;意三業:貪、瞋、癡;口四業:妄語、兩舌、惡口、綺語。這十個修行圓滿了,戒行自然清淨。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