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傳媒人花家姐,雖然主力製作奇案節目,但在找尋舊資料時常常被舊時的事物所吸引,於是製作懷舊節目《99當年奇聞》。打頭炮的「99香港系列」就是在舊報章找尋奇案資料時所發現的舊廣告。 花家姐認為,「舊廣告,反映的就是往時香港民間生活、意識形態、價值觀、社會發展。如果你、你的上一代或者你的上上一代經歷過那個時空,這本書中,你都會找到自己的根,找到你一直不需別人hard sell也想珍而重之的『產品』——香港!」
戰前,香港政府會將麻瘋病人送往內地醫治,直至一九五一年,香港的大嶼山東部小島喜靈洲,村民盡皆遷離,在島上興建了一座麻瘋病院,沿岸排了一列石磚屋,可容納五百名病人,自此香港也有治療的地方。直至七十年代中,麻瘋病逐漸消散,這個病院才拆掉,改為移交懲教署管理,興建戒毒所。
不過,麻瘋是一個「恐怖疾病」的觀念始終在坊間根深蒂固,而且關於如何治療的傳說在鄉間也甚為流行。有人認為,如果一個人患了麻瘋,只要他嫁/娶一個人,將病傳給對方,自己便可痊癒。另一說法更恐怖,指當女性感染到但未發出來之前,即潛伏期時會面泛桃花,此時該女子與男士性交就可將病轉移給對方,有女病患者因為深信此說法,不惜四出勾引男子以達到所謂「賣瘋」的目的
麻瘋病是由麻風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以前一般市民的醫學常識貧乏,對待麻瘋病人就如現代某些人對待愛滋病者的態度,視為牛鬼蛇神,就連對方坐過的椅子都不敢坐,亦不敢同枱吃飯。查實麻瘋是遺傳病多於傳染病,傳染性不高,而且基本上是兒童受感染的機會較高,成人是極低。
據聞,麗宮戲院的開辦目的,是為了造福社群,以低廉票價為勞苦大眾提供娛樂,雖然銀幕夠闊,但始終沒有什麼靚裝修,座位也不會太舒適,有人更批評它地方不潔,但對這些方面要求不高的觀眾,仍可以因為「平價」二字而享受到電影這娛樂。而「薄利多銷」的原則,亦吸引到一群長期捧場客,令戲院撐足二十六年,至九二年才落幕。
紅A喼當年到底賣多少錢一個呢?據一名聽眾印象所得,約為二十八元左右。當年一張十蚊紙已可以買很多東西,五元可以請朋友吃炒蜆加東風螺吃個飽。
紅A喼另一賣點是身輕如燕,但實則上這個是它的最大缺點。基本上,由於它是硬身,完全沒有卸力可言,當塞滿書本後,它會「重到阿媽都唔認得」。加上只能用一隻手揪著,對於發育期間的小孩子來說其實也頗吃力的。我們這些「背囊一族」最少可以並肩承托,應該是沒有那樣辛苦。
在銷售膠花灑的同時,星光公司又順帶幫政府一把,做些「公眾教育」,構想出「一加侖水沖涼新法」,圖文並茂地囑咐市民依法使用,達到慳水得來又衞生之效用
紅A是一間管理優良的公司,它知道「發災難財」不是值得自誇的事,反而在過程中處處表達對社會福祉的關心,發財立品,建立良好企業形象。例如,它在一個廣告中,說明制水期間,紅A需大量增產以配合需求(據說增加十萬個),但明白到經濟不景,市民生活捉襟見肘,呼籲零售商切勿乘人之危抬高價格,好讓多些人可以有能力購買水桶。
記得十年前在商台工作的時候,我要製作廣播劇,有些資深的控制員,會幫我們設計一些DIY聲效,如拿起一塊大帆布在猛撥,製造狂風效果,或者把手拍落大腿上,模仿腳步聲,還會造出不同步速,弄得大家笑哈哈,效果亦不錯,這正是五六十年代承傳下來的土炮播音智慧。
維他奶那時推出「令你更高、更強、更健美」的口號,衝著牛奶而來,直至七十年代,又以「點止汽水咁簡單」挑戰汽水,可算是非常「戰鬥格」。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