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之書》是里爾克最著名的抒情詩集。分為<僧侶生活之書>、<朝聖之書>、<貧與死之書>等三部。台灣詩人方思把書名譯為《時間之書》,然而詩作主題和時間並無直接關係,詩集處理的主題是「祈禱」。中國詩人綠原譯本命名為《定時祈禱文》,楊武能譯名《祈禱書》,較為貼切原意。台灣不少詩人受此詩集影響,瘂弦自此詩風趨於知性,而洛夫自述,1959年在金門八二三砲戰期間寫《石室之死亡》,口袋裡最常放的詩集即《時間之書》。
一個人現在不能閉眼, 確知一個完全的視景在他內心 等待,直到夜晚開始到來, 在他的黑暗中遂將上升:── 他是過去了的,就像一個人已經老邁。 再沒有事物來到他,再沒有日子來臨他, 對他發生的事,都對他說謊; 甚至你,我的神啊。而你像一塊巖石一樣, 拖曳他,日復一日,沉到深淵。
我覺得:一切生命都被活過。 那麼誰活過它呢?是那些事物 站在那裡,像未奏出的樂句 在昏暮就如藏在豎琴之中? 是那些風,自水上吹動,
我的生命並非這險陡的時間, 由此你見我如此匆遽而過。 我是一株樹,站立在我的背景之前。 我只是所有我許多嘴唇之一 而這一個啊,可寧願啞然閉口
在所有這些事物內我找到你, 我善待這些事物似一位兄弟; 於小的事物像顆種子你沐於日光,將你自己 而於大的事物你就大大的給與,將你自己。 這就是諸力量的奇妙的表現, 它們作用,就服役於這些事物: 於根際它們生長,萎縮卻在幹莖 而於樹頂升起,就似復活。
我常於夜間祈禱:作個啞子罷, 範圍於手勢,靜靜成長 而精神於夢中將之推向前方, 讓他將靜默的沉重的總數啊
寫於額上以及山上。
作夢者,我方是你的夢哪。 但倘若你醒來,我即是你的意志 以及所有光耀的主人
我在著哪,你焦慮者啊。難道你未聽見我 急著前來認你,以每一急切的感官? 現在我的感情已找到了翅翼,而且,旋廻繞轉, 白色的,飛繞著你的面容。 這裡我的精神穿上靜寂之衣服 站在你的面前,──啊!你竟然未見,難道? 在你的眼中難道我的五月的祈禱 未曾生長成熟,猶如在一株樹上? 作夢者,我方是你的夢哪。 但倘若你醒來,我即是你的意志 以及所有光耀的主人 而我生長到一個領域,就如星星高懸而靜寂, 底下伸展著時間之神奇的城
「啊,那些在年青時寫的詩不值得什麼。應當終生(可能的話,悠久的一生)等待,而且聚集甜蜜與光,於是最後他可能寫下十行好詩。因為詩不是,如人們所想像的,僅乎感情而已(這些來得足夠迅速);它是種種體驗。要寫下一行詩,應當見許多城市,人們,以及事物;他必須學得知悉動物與群鳥在空中飛翔的姿式,以及如何小花在清晨展放。必須能回想通至不知名的地方的道路……通至久已先見的別離的……通至孩提時代的……通至雙親的……通至海上的日子的……通至旅途的夜晚的……而必須有許多愛情之夜的回憶,沒有二夜是相似的……以及產褥中的婦人的哭喊的回憶……必須曾在瀕死者的身旁坐過,必須曾坐在已死者的身旁,在一間有著開啓的窗戶的屋子中…...
凡以一種專一的精神所完成的事物,決不會是徒勞的。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