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福樓拜是法國十九世紀現實主義文學大師,《包法利夫人》是其成名作和代表作。
一八五六年《包法利夫人》在《巴黎雜誌》上發表, 不僅標誌著十九世紀法國小說史的一個轉折, 而且在世界範圍影響了小說這個文學體裁。
小說描寫法國內地一個富裕農民的女兒悲劇的一生。
對形形色色的資產階級人物做了淋漓盡致的揭露, 成為19世紀法國社會的一幅現實主義畫卷。
他剛才在藥房裡待了很久
好幾次想中斷談話
上泛白的光線,
從這以後,對萊昂的思念就仿佛成了她一切煩惱的中心;它比俄羅斯大草原的旅人遺留在雪地上的篝火燒得更旺。她疾步上前,在它跟前蹲下,小心翼翼地撥弄這行將熄滅的火堆,四下裡尋尋覓覓,一心想再能把它弄旺;遙遠的回憶,不久前的場景,身經或想象的事情,日趨淡漠的感官上的渴求,枯枝般迎風爆裂的對幸福的企求,未果的令德,幻滅的希望,家庭的累贅,所有這一切,她全都聚攏、揀起,想用來撥亮火堆,溫暖自己凄涼的心。 然而不知是燃料已經耗盡,還是堆得太多的緣故,火苗偃了下去。離別使愛情之火緩緩熄滅,惆悵隨著時日而消逝;一度映紅過她心中那片灰暗天空的火光,已被更濃的陰影所覆蓋,漸漸消失了。她變得麻木而混沌,對丈夫的厭惡,在...
至於愛瑪,她還沒有細細想過自己是否愛他。愛情,在她心目中應該是突如其來的,有如雷鳴電閃,——有如天際掠過的狂飆驟雨,降落在生活中,掀起層層波瀾,把意志如同樹葉般席卷而去,把整個心帶進無底的深淵。她不曾意識到,即使在屋子的露台上,一旦檐槽給堵住了,雨水也會積聚成小湖,就在她自以為平安無事待著的當口,冷不防就會瞅見牆上已經有了裂口。
他搜索枯腸,想不出用什麼辦法來向她表明心跡;既怕惹她不高興,又為自己的怯懦感到羞愧,總是拿不定主意,傷心氣餒,卻又此情難舍,不由得暗自落淚。過後他終於橫下一條心來;但寫了信又撕掉,定了時間又拖宕。好幾次他打算什麼都不顧了,立即採取行動;可是一見到愛瑪,這份決心頓時就化為烏有,這時倘若夏爾正好進屋來,邀請他一起坐那輛輕便馬車去看一個附近的病人,他馬上一口答應,向夫人告退,往外就走。她的丈夫,不好歹也是她的一樣東西嗎?
最讓她生氣的,是夏爾看上去對她的苦楚渾然一無所知。他一心以為已經讓她感到很美滿,這對她來說真是一種愚不可及的侮辱,他居然就此心安理得,那更是一種忘恩負義。她這麼謹慎,究竟是為的誰呀?難道不正是他,才是她走向幸福的障礙,才是她一切苦難的根由,就像這條把她箍得緊而又緊的皮帶上的一根根尖頭扣針嗎? 因此,她把因煩惱而生的怨恨,一股腦兒全都歸咎於他,而且這種怨恨是有增無已,由不得她的;因為她所作的努力,徒然只能增添幾分沮喪的心情,使她更覺著跟他的生分。他對她的柔情蜜意,叫她感到無法忍受。家居的平庸使她嚮往奢華和綺靡,夫妻間的溫存使她滋生通奸的欲念。她巴不得夏爾揍她一頓,好更名正言順地恨他,報復他。對自...
結婚以前,她原以為心中是有愛情的;可是理應由這愛情生出的幸福,卻並沒來臨,她心想,莫非自己是搞錯了。她一心想弄明白,歡愉、激情、陶醉這些字眼,在生活中究竟指的是什麼,當初在書上看到它們時,她覺得它們是多麼美啊。
她先環視四周,看看上次來過以後,可有什麼改變。只見毛地黃和桂竹香依然故我,蕁麻叢生,亂石匝地,成片的苔蘚爬滿三扇窗板從不開啟的窗子,窗板雖已爛了,猶自懸在銹跡斑斑的鐵片上。她的思緒,先是漫無目的地隨意遊蕩,就像那條小狗,在田野裡轉圈,尖聲吠叫去撲黃色的蝴蝶,一路追逐鼩鼱,一路咬著麥田邊上的麗春花。隨後愛瑪的思緒漸漸收了攏來,她坐在草地上,用傘尖戳著泥地,一再問著自己: “天哪,我幹嗎要結婚呢?” 她心想,倘若當初一切都換個樣子,不知她會不會碰上另一個男人;她兀自想象著這不曾發生過的情形,這種全然不同的生活,這個她並不認識的丈夫。反正,不管是誰,都不會是眼前這位的模樣。他想必既英俊,又瀟灑,氣宇...
他倆彼此過於熟稔,相互佔有也就沒有了那種使驚喜增強百倍的驚奇感。她像他厭倦她一樣,對他倒了胃口。愛瑪在私情中又嘗到了結婚的全部平庸和乏味。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